在美國洛杉磯的轄區(qū)內有一個小城鎮(zhèn),住著一名叫艾利斯的撿破爛者。2010年,她在翻撿垃圾的時候,赫然發(fā)現這個小城鎮(zhèn)市長的工資單上年薪高達79萬美元,遠遠高于美國總統,而警察局長的年薪也高達46萬元。更令人感到詫異的是,在這樣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城鎮(zhèn),所有市議會的議員們年薪都高達10萬美元。這是一個人均收入只相當于美國人均收入50%的小城鎮(zhèn),居然出現如此咄咄怪事,這不能不令人感到憤怒。
當然,正如人們所知道的那樣,由于這個小城鎮(zhèn)的管理者實行了“利益均沾”,因此,要想通過正常的程序解決問題幾乎是不可能的。在這個小城鎮(zhèn)上到市長、警察局長,下到普通市政官員和市議員,都有很高的薪水。如果提交議會討論,那么,最終很可能會不了了之。
正因為如此,這名撿破爛者才選擇通過街頭演講的方式,向社會披露她所了解的事實真相。她的努力沒有白費,洛杉磯當地報紙很快進行報道,洛杉磯的反貪機構準備跟進調查。這個小城鎮(zhèn)的市政官員和市議員們迫于社會輿論的壓力,不得不召開專門的聽證會。市議會經過簡單討論后全票通過決議,要求市長和所有政府官員包括市議員都必須減少90%的薪水。
這是一次真正意義上的自我“革命”。這次“革命”來自于社會輿論的壓力,也來自于這些官員的自我反省。筆者之所以關注這個小小的腐敗案件,是因為在從事腐敗問題研究的過程中,發(fā)現部分學者存在著嚴重的錯誤思維定勢。他們認為要想解決腐敗問題,必須嚴格依照法律辦事,法律必須明確規(guī)定相互制衡的政治體制,因為只有這樣才能防止官員恣意橫行。而在高度自治的美國,市政府官員和市議會可以決定工資收入,如果政府官員和市議會的議員們沆瀣一氣,大幅提高他們的工資收入,在法律上不存在任何問題。換句話說,相互制衡的政治機制在高度自治地區(qū)并不能有效遏制“集體腐敗”的問題。
相互制衡的政治體制,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腐敗問題。在反腐敗的過程中,一定要對公權力保持高度的警惕,不要試圖通過增設公權力機關,或者通過增加國家工作人員來解決腐敗問題,因為那樣做是典型的緣木求魚。
反腐敗研究一定要避免東施效顰,破除教條主義,從尊重公民的基本權利出發(fā),提出有價值的建議。反腐敗不需要設置更多機構,相反地,要對現有的機構進行必要的整合,以提高反腐敗的效率。反腐敗既要解決觀念問題,同時也要尋找反腐敗的有效手段和途徑。(作者是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廉政研究院院長)
(責任編輯:李志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