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屆“當代教育與君子養(yǎng)成”國際研討會現(xiàn)場。
整理 本報記者 徐蓓
日前,首屆“當代教育與君子養(yǎng)成”國際研討會在上海復旦五浦匯實驗學校舉行,來自上海、 北京、香港、澳門等地的專家學者共同探討了“君子養(yǎng)成”這個中國現(xiàn)代教育面臨的重要議題。
傾聽內(nèi)心,連接天地,是謂君子
羅建平
(華東理工大學公共管理與公共政策研究所教授)
關(guān)于君子的起源,我是從文字學角度去理解的。
“君”這個字,由兩個部分組成,一個是“尹”,一個是“口”!耙弊忠黄,在古代是權(quán)杖的意思,表示治理,“君子”最早的含義就是治理。所謂“君臨天下”,也有著治理的含義!熬印钡闹卫砗x,后來逐步發(fā)展成為一種道德上的治理。
這個“口”一般認為是發(fā)號施令,但也有一些文字專家認為是聽取神圣的聲音,就像日本漢學家白川靜所說,它是一種神圣的靈符。這種聲音在古代是來自天上的,是神圣的。很可能最初它是指能夠聽取天上神圣天命的那個王,或者那個貴族。這么一個古代的王,他同時也是一個巫師,所以他能夠傾聽神圣的聲音。聽取天上那個神圣的聲音,后來就轉(zhuǎn)換成為傾聽內(nèi)心的聲音。這種內(nèi)心聲音又逐步演化為一種道德的修養(yǎng),而不再是外部的一種形態(tài)。
那么君子在傾聽內(nèi)心聲音的時候,自然有一種境界,這個境界后來就成為我們稱之為“德性”的東西,或者是后來所說的“道德”。這種內(nèi)在的“德性”和古代希臘人講的“德性”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古希臘人認為,每個人都有自己內(nèi)在的德性,但這個德性有高低之分,最高的德性再加上治理,就成為貴族。所以說,我們的“君子”和希臘的“貴族”是遙相呼應的。
我們在具體分析“君子”的原型的時候,會發(fā)現(xiàn)它原始的含義是“連接”的意思,連接什么呢?連接心靈,或者說是心靈和神圣世界的一種連接。把這種詞匯上的連接和“君子”對應的話,我們發(fā)現(xiàn)“君子”也是一種連接,它連接的是天、地、人。
我們說,“君子”有各種各樣的品德,但最主要的品德就是天地相合,就是《周易》中講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并由此衍生出一系列品德。凡是與天地陰陽相吻合的都是君子的品德;反之,如果相違背的,就是失位,就是小人。
總的來說,“君子”的概念就是要順從民意、順從民心,是這么一種道德和德性。
“當代君子”的三大要素
張汝倫
(復旦大學哲學學院特聘教授)
傳統(tǒng)社會的君子和現(xiàn)代社會的君子要求不一樣,那么,“當代君子”主要包含哪些要素?我認為有三點。
第一,以天下為己任。所謂君子,要有理想主義的精神,要有對人類的關(guān)懷,讀書不是為了進哈佛、進北大,而是要為人類做些事情,這是我理解的“君子”。首先要培養(yǎng)這種品格,沒有這種品格的人,談不上君子。
第二,特立獨行,有批判意識。對任何事情都有自己的判斷,尤其是現(xiàn)在的傳媒鋪天蓋地,形形色色的流行意見讓人不知所措。所以我想,一個特立獨行的君子,對任何事情都應該有批判意識,有自己鮮明的主張。
這一代的很多年輕人缺少理想,他們?nèi)松牡谝慌判蚓褪恰袄妗,人如果第一考慮利益,就不會有理想。比如說現(xiàn)在的有些學生,從7歲開始就養(yǎng)成了患得患失的思維,只關(guān)心我這次成績排名是第一還是第二,拿的是一等獎還是二等獎,這些并無太大意義的事情,卻把它看得那么重,這樣的人長大了以后格局一定不大。
30年前,楊振寧先生來到復旦大學,當時我還是一個學生,他在臺上致辭的時候,回頭問謝希德校長:復旦大學的學生為什么要做那么多作業(yè)?有沒有必要?當時物理系的學生做作業(yè)要做到晚上1點多,每天都是如此。這樣做,雖然考起試來如履平地,但人廢掉了,因為人成了做題的機器,不再有想法,不再有思想。
第三,君子不器,我們要破除過分強調(diào)的專業(yè)化。中國為什么缺少大師?中國為什么缺少真正的思想家?問題就出在這里。我們現(xiàn)在一直強調(diào)專業(yè),專業(yè)是要的,可是要想成為超一流的專家,關(guān)鍵在于你有不尋常的見識。日本第一個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湯川秀樹,因為預言了介子的存在而獲獎,他在自傳里提到,他之所以能夠發(fā)現(xiàn)介子,是由于讀中國的《莊子》得到了啟發(fā)。所以歸根到底,只有通過對人類文化方方面面的研習,才有可能觸發(fā)創(chuàng)造性的思維,否則的話,不可能有創(chuàng)新。
總而言之,在當代社會,需要培養(yǎng)什么樣的君子?第一,有天下情懷。第二,特立獨行、有獨立人格。第三,達到真正的“君子不器”,不能只停留在琴棋書畫無所不能上,這是沒有意義的。
功利主義的霧霾在侵襲教育界
胡范鑄
。ㄈA東師范大學應用語言學研究所教授)
我們今天為什么要談“君子養(yǎng)成”?我們需要什么樣的君子?君子養(yǎng)成何以可能?
前幾天,全國多地重度霧霾,霧霾由北向南席卷中國大地;但我們也許沒有意識到,另一種霧霾也在侵襲教育界,那就是社會上的功利主義、金錢至上的風氣。我們有沒有抵御霧霾的勇氣?似乎有,但其實很茫然。在霧霾中,我們除了戴上口罩,別無他法。同樣,面對社會上的種種精神思想的霧霾,我們當代教育何為?
所以,我們需要從傳統(tǒng)中去尋找我們的力量。我理解“君子養(yǎng)成”就是在這種背景下提出來的。但問題是,傳統(tǒng)的智慧何以獲得現(xiàn)代的表達并且得到實現(xiàn)?
我以為,古往今來,對君子有各種不同的理解,但最簡單的理解,君子有三個特點:仁、智、勇。那么,“仁、智、勇”用今天的話來說應該如何表達,這是我們首先要思考的問題。
據(jù)說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對于現(xiàn)代教育提出了三點目標:第一,成為終身學習者;第二,成為社會生活的獨立思考者;第三,成為國際社會的參與者。我們的君子養(yǎng)成何以與這種當代精神銜接?
按我的理解,從“仁、智、勇”三者來說,“仁”,我們要以天下為己任。中國文化的核心是什么?或者說中國文化價值對于人類文化最大的貢獻是什么?西方常常批評中國,說中國人沒有信仰。中國人確實沒有西方意義上的那種宗教信仰,但如果把“信仰”理解為生命存在的意義的話,最深刻的信仰就是解決人為什么要活著這個問題,那么中國人自然有自己的信仰。這個信仰是什么呢?中國人生命的根本意義是生生相系,生命的意義是傳承。
至于“智”意味著什么?獨立思考,學習能力強!坝隆币馕吨鴵,能夠行動,比如說抗擊霧霾,我們有多少行動?行動要從自己做起,不能只停留在口頭上。
君子養(yǎng)成,也是制度問題
鮑鵬山
(上海開放大學教授)
我在浦江學堂教孩子們讀傳統(tǒng)文化經(jīng)典,希望以傳統(tǒng)文化里的傳統(tǒng)美德,讓下一代成為謙謙君子。
但是很多家長經(jīng)常跟我說,我的孩子在這里讀《論語》《孟子》,可是做這樣的人到社會上去吃虧了怎么辦?為什么我們的家長會有這樣的擔心?因為他們覺得,一個好人在這個社會上難以立足。很多時候,如果你要有所擔當,如果你要主持正義,那么你可能會付出非常巨大的代價。
這其中反映了一個什么問題呢?我們在強調(diào)培養(yǎng)君子的時候,我們在強調(diào)文化、文明和道德的時候,還要特別強調(diào)我們制度上的完善。
道德問題有時不僅僅是道德問題,更是一個制度的問題。所以我覺得,君子要強調(diào)個人的修養(yǎng),這是毫無疑問的;但是,君子最終還是要更多地關(guān)心社會,如果一個君子只是待在家里,只是在一個私人的小圈子里讀書、寫字、畫畫,那就太狹隘了。
人能弘道,我們很多時候覺得這個社會沒有公道,在自己遭到不公正待遇的時候,總是說這個社會的公道在哪里,但我們有沒有想過,當別人碰到不公的時候,我們在哪里,公道就在我們退縮的一瞬間消失了。其實,我們自己就是土壤,就是培育公道的土壤。
所以,我們應該形成合力,努力促進這方面的建設(shè)。
君子就是要
克制個人的一些欲望
錢定平
。ǹ鐚W科學者)
一個國家如果全是小人的話,國將不國;如果我們這個國家要走向文明,就需要大量的君子。這就是為什么我們今天要大力提倡“君子養(yǎng)成”。
中國人提出君子和小人的概念,大大早于西方。西方的“紳士”是隨著西方文明的發(fā)展而提出來的,西方一位社會學家寫了一本書叫《文明的進程》,其中說,“文明就是自己限制自己程度的發(fā)展”。從這一點來看,既然文明的進程是人類要限制自己,那么培養(yǎng)君子,就是要限制個人的一些欲望。
實際上,在《論語》里,孔子設(shè)定的“君子”和“小人”的對比非常多。他雖然沒有明確提到怎么樣培養(yǎng)君子,但通過君子和小人的對比,就讓你不要做小人,而要做君子!熬由线_,小人下達”,意思是說君子通達于仁義之理,而小人通達于財利。你不要“下達”,不就是往君子靠近了嗎?
那么怎么培養(yǎng)君子呢?就是要盡量克制自己種種的個人欲望,向好的方向、向全世界文明發(fā)展的方向邁進,這就是中國培養(yǎng)君子之道。
我覺得,今后我們國家的發(fā)展不僅要看GDP,不僅要看修了多少高速公路或者多少高鐵,還要看培養(yǎng)出了多少“當代君子”,要把君子的培養(yǎng)落實到實處。從小學、中學一直到大學,都努力培養(yǎng)君子,應該造成社會上有一種輿論氛圍,明確傳播這樣一種價值觀:我們要做君子,千萬不要做小人。
我們的追求是建立一個君子社會
鄧國光
。ò拈T大學中文系教授)
我一直在整理唐文治先生的文獻,唐文治先生生于清朝末年,是著名的教育家、國學大師,曾是上海交通大學的第十一任校長。1938年的時候他就在上海提倡君子教育,70多年前,他在上海提醒廣大的年輕人,“要有風骨,抵得住金錢的誘惑,維護我們中國文化的傳統(tǒng)!蓖瑫r他又指出,要有一種包容的精神,把西方的文明收納在我們的世界里,使之重新煥發(fā)光彩。
唐文治先生用了50年的時間來提煉我們中華民族的精神,他說培養(yǎng)君子有內(nèi)外兩方面。君子的外在培養(yǎng),就是要讓每個人都有一種善,一種出于良知的善。君子的內(nèi)在培養(yǎng),則是要在艱難的環(huán)境里去面對和解決種種困難。
他尤其重視道德教育,他認為,“道德是基礎(chǔ),學問為屋宇墻垣。未筑基礎(chǔ)的屋宇墻垣,勢必在風雨飄搖中不能久固”。他親自向全校學生講授經(jīng)學,十多年從不間斷。他編的課本有《曾子大義》《大學大義》《中庸大義》《論語大義》《孟子大義》等,并編了《人格》一書,作為道德教育的范本。
剛才有家長說道,這個社會不斷出現(xiàn)種種問題,這就更需要我們明是非,要分辨清楚君子和小人,這是我們一生中要不斷培養(yǎng)的能力。所以說,在當代這個社會,我們每個人都應該追求做一個君子,實實在在地做好自己。
西方所謂的公民社會,主張培養(yǎng)公民意識,也就是繳稅、守法。但對我們來說,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基礎(chǔ)上的“君子”,要比“公民”更高一個層次,因為我們的“君子”都是國家的棟梁。
我們的追求是建立一個君子社會,這需要大家一起付出更多的努力。
君子之教,從詩做起
周勇
(華東師范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教授)
“君子”這個概念在歷史上,早期指一種社會身份,或者是社會上的某一類人,他們往往是指貴族或者女孩喜歡的男子。這些人的身上有一些美德,比如,很勤奮,很謙虛,很誠實。
這跟今天的情況差異非常大,今天的女孩子把喜歡的男孩子叫做“小鮮肉”,還有什么“我的菜”。我不知道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樣的稱呼。這么稱呼男生,體現(xiàn)的是一些有爭議的價值觀;而當你稱呼他君子時,他會有一些美德表現(xiàn)出來。
“君子”這個詞到孔子那里有了很大的變化,就是從一個社會身份變成了一種道德人格的典范。不管你是處于什么階層的人,只要具備了這樣一些道德,都可以成為君子。而且孔子說,圣人一般人是做不到的,但成為君子是有可能的?鬃咏⒘艘粋“君子之道”,對后來的讀書人影響很大。歷代的讀書人都是以孔子的“君子之道”作為為人處世的基本原則,有的時候沒有做到,還會感到焦慮。韓愈就是一個典型的代表,他38歲的時候?qū)懥恕段弩稹,對自己做了深刻的反省?/p>
怎么培養(yǎng)君子呢?孔子有一個理想,他的學生將來要去做官,做什么樣的官呢?你要了解人間萬象,同時要同情民生疾苦,如何達到這一點?于是就有了“詩”?鬃邮占305首詩,編成《詩經(jīng)》,其中包含各種各樣的人,上到天子下到老百姓,讀他們的故事時就會讓人產(chǎn)生同情、引起共鳴。所以孔子說,你們要讀詩,要唱詩,這樣就能培養(yǎng)成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