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書記處書記劉云山近日在上海調研時強調,要牢固樹立文化自信和價值觀自信,不斷增強人們奮發(fā)向上的精神動力。對文化自信和價值觀自信我們并不陌生,中央領導人在不同場合的調研、座談、講話中,都有過反復強調。
價值觀并非抽象的概念,它是公民、社會、國家的精神支撐,事關再具體不過的取向、選擇、行動。樹立價值觀自信,是中華民族自立自強的必然要求,時至今日,我們也更有底氣喊出這種自信。
這種自信,在于我們的價值觀凝聚著馬克思主義的真理力量。價值觀并非一成不變,而是在歲月淘洗中積淀而成。近代以來,要論對中國價值觀影響最深刻的,非馬克思主義莫屬。遭遇“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經過曲折艱難試錯,馬克思主義成為先輩們的最終選擇。從艱苦卓絕的戰(zhàn)爭歲月,到胼手胝足的建設時期,再到波瀾壯闊的改革開放……這一路的波折和磨礪、苦難與輝煌,不斷將馬克思主義鍛造、熔鑄進國家的價值體系和民族的精神圖景當中。
這種自信,在于我們的價值觀蘊含著優(yōu)秀中華文化的綿延慣性。博大精深的中華傳統(tǒng)文化,始終都是我們價值觀里最穩(wěn)定的基因。今天我們倡導的核心價值觀,許多都是古老價值的當代表達。比如,“茍利國家生死以”“留取丹心照汗青”,昭示濃厚的愛國情感;“民惟邦本,本固邦寧”,表達強烈的富強追求;“出入相友,守望相助”,講述友善的相處之道。諸如此類,不勝枚舉。以價值觀為載體,中華文化的血脈得以穿越時空;以價值觀為引領,今天的我們依然可以為古人的智慧所照亮。
這種自信,在于我們的價值觀契合于人類文明的發(fā)展方向。在發(fā)展歷程中傳承升華,在東西文化上兼收并蓄,我們的價值觀展示出中國社會的不斷進步,同時也為世界樹立了文化典范。所謂“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國家之富強、和諧,社會之公正、法治,公民之誠信、友善,等等,無不是各國孜孜以求的。更為難得的是,中國文化沒有窮兵黷武、侵略他國的基因,和平包容的東方智慧,豐富了國際交往方式,與和平發(fā)展的世界大勢充分契合。
這種自信,在于我們的價值觀引領了卓有成效的中國實踐。這些年,中國發(fā)展有目共睹,于低迷的世界經濟中,長期保持著“風景這邊獨好”。雖然社會上不時有“價值失落”的聲音響起,但同樣也有無數溫暖人心的新聞涌現,主流價值從來都不曾暗淡。放眼國際,互利共贏、“命運共同體”等和平外交理念,以及構筑在此之上的外交實踐,讓中國的朋友圈越擴越大。今天的中國,不斷在思想理念、價值觀念上影響世界,正在成長為一個真正的全球大國。
回望歷史,“柏林墻倒塌之前,已被西方的電視和電影鑿得千瘡百孔”,這是價值觀缺失的反例;揆諸現實,“發(fā)展的列車匆匆駛過精神的站臺,現實的變化把心靈的地圖拋在身外”,這是對價值觀失落的警醒。在競爭激烈的當今世界,在價值多元的復雜社會,在泥沙俱下的轉型時期,我們有底氣,而且有必要樹立我們自己的價值觀自信,因為它勾畫的正是人生奮斗的夢想之舵、中華民族的精神之鈣、當代中國的興國之魂。
(責任編輯:鄧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