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長沙某高校發(fā)布了一則通知,稱熱水系統(tǒng)將升級改造,原有的熱水卡已無法使用,需要下載一個APP,“掃碼”后才能洗澡。這一操作引發(fā)了很大爭議,不僅給學生帶來諸多不便,而且還費錢——原本用卡只要1元左右,升級用APP后洗澡價格至少翻了番,冬天甚至會花到將近5元。難怪學生紛紛吐槽。
在眾人反對之下,學校做出了整改:優(yōu)化了APP的功能,并重啟之前的熱水卡與APP并行,這才平息了爭議。
洗澡也要安裝一個APP,類似情況并不鮮見。有統(tǒng)計數(shù)據(jù)顯示,平均每位大學生都要被強制下載4至6個APP。選課、門禁、簽到、查課表、查成績、投票分別需要一個APP……而且甚至連喝熱水、洗衣服、吹頭發(fā)等生活日常,都得下個APP才能完成。
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我國高校開始了校園網(wǎng)絡(luò)建設(shè)。對于學生來說,校園信息化建設(shè)帶來的最直接、深刻的變化就是一卡通的出現(xiàn),食堂就餐、進出圖書館、繳納水費、電費等都可以通過一張校園卡來辦理。雖然一卡通并沒有真正實現(xiàn)“一卡全通”,但不能否認它仍然給學生的學習生活帶來了便利。
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人工智能時代的到來,對高校教學、后勤管理服務的數(shù)字化、智能化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設(shè)教育信息化2.0成為高校的新使命。但從目前一些高校智慧校園建設(shè)的具體舉措來看,其實施路徑偏離了智慧校園的本意。它們挑戰(zhàn)的不是技術(shù),而是學生的手機內(nèi)存;它給學生帶來的不是便捷、高效,而是麻煩與折騰;這樣的智慧校園建設(shè),不僅不是進步,反而是嚴重的倒退,對于學生來說,還不如回到一卡通時代。
為何一些體驗效果很差、毫無市場競爭力、存在各類安全風險的APP遍布各地高校?為何會出現(xiàn)如此違背市場規(guī)律的現(xiàn)象?究其原因,恐怕與高校智慧校園建設(shè)被個人或者部門利益綁架有關(guān)。青年大學生是各類手機應用的高頻用戶,所以成了一些商家眼中的“唐僧肉”。商家通過與學校的合作,讓下載這些APP成為強制要求。比如,洗澡必須刷APP,不下載就沒法洗。一些校園APP甚至與學生的成績、評優(yōu)掛鉤,學生有選擇的余地嗎?
有人總結(jié),越是學校方面要求下載的APP,就越難用,圖標丑陋、框架幼稚、頁面粗糙、運行卡頓,評分徘徊在一星邊緣,而且越是這些強制下載的APP,越容易從學生身上撈到油水,體驗效果差不說,還頻繁彈出廣告、垃圾短信。如果說大量垃圾短信的背后是學生個人信息被泄露的巨大風險,那么那些一啟動就會自動跳出網(wǎng)游、貸款廣告的差評APP臉上,則清清楚楚地寫著“利益”二字。
高校為何要采購這些難用的APP項目?其采購招標的流程是否公平公開,有沒有聽聽學生的意見?這些都值得追問。從這個角度來說,要遠離這類差評APP,首先要做的是規(guī)范高校APP采購流程,讓APP采購運行在陽光之下,確保其公益性、公共性、安全性,避免泛濫的APP綁架學生的手機,個人或者部門利益綁架智慧校園建設(shè)。
高校信息化建設(shè)進入2.0時代,真正實現(xiàn)一張校園卡或一個APP就能走遍校園的智能化管理,讓教學、后勤管理服務更加方便,為廣大師生帶來一種全新的、現(xiàn)代化的校園學習生活體驗,應該是智慧校園建設(shè)的目標。而從各類差評APP橫行校園來看,它考驗的絕不僅僅是技術(shù)。實際上,一些大平臺開出的智慧校園建設(shè)方案已經(jīng)足以解決上述問題,它真正考驗的還是一些高校智慧校園建設(shè)者的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