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談》記者調查發(fā)現(xiàn),部分地方公開熱線電話多達數(shù)十個,卻存在電話難打通、難溝通、難辦事等問題,在撥打東北某中心城市的市長公開電話時,記者連續(xù)撥打100多次無法接通,也沒有任何語音提示信息。
百次撥打市長熱線電話不通,這情況可能比較少見,但政府熱線難打通、難溝通、難辦事,卻是較為普遍的現(xiàn)象。熱線電話一頭熱一頭冷,相當于政府部門對反映情況的老百姓迎頭潑冷水。一般人不會無事去打政府熱線電話,往往是事情急到一定程度,心里實在憋屈了,才會鼓足勇氣撥打這類電話。但熱線不熱,熱線電話變成公開的“聾子”,說到底就是沒有把百姓利益真正放在心上,也是相關職能部門對公眾的訴求和監(jiān)督不重視、敷衍推諉、不作為的懶政表現(xiàn)。這和政府辦事機構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如出一轍,都是政府部門公共服務理念缺失的結果。
如今,向政府部門反映情況、表達意見的渠道不少。各地政府現(xiàn)在都辦有留言板、投訴區(qū)的網(wǎng)站,都開設有官方微博、官方微信,形成意見征集、輿論溝通的新媒體矩陣。但人們發(fā)現(xiàn),熱線不熱的癥狀竟是通病,不少政府部門在新媒體平臺上對待意見建議的態(tài)度和熱線電話一樣“冷淡”。政府網(wǎng)站無人打理,名存實亡;投訴建議無人收集回復,連做做樣子都懶得;微博平時販賣“心靈雞湯”,到了該回應民意的時候卻玩失蹤;微信只談政績不講問題,對網(wǎng)友后臺留言視而不見……凡此種種,都是公開當“聾子”的表現(xiàn)。一些部門的意見反映渠道是更新了,政府服務理念卻仍是停滯不前。熱線不熱、政務微博“不務正業(yè)”,公開的溝通渠道難暢通,怎能不傷百姓心損政府形象?
各地設立市長熱線、政府熱線等服務電話,開通官方網(wǎng)站、微博微信平臺等政務矩陣,本是為暢通政府和群眾的互動渠道,及時接受市民咨詢、反映、建議、求助、投訴等來電和信息并做出處理,依靠群眾的積極支持和廣泛參與,確實提升政務公開加強政務服務的社會效益。但如果政府熱線、官方網(wǎng)站等有名無實、形同虛設,成了公開的“聾子”,那還怎么去發(fā)揮它的作用和功能?那不僅會損害百姓切身利益,影響政務服務效率,更會使政府公信力大打折扣。
因此,政府必須對公開的熱線和其他溝通渠道始終保持暢通,并建立嚴格完善的意見登記、留存、處理、反饋、監(jiān)督問責機制,積極主動按時回復,真辦百姓事實解百姓憂。同時,加強監(jiān)督、考核、問責,對那些對工作落實不力的機構和責任人,要進行誡勉談話、限期整改,對造成嚴重后果的行為,要嚴格追究責任,堅決避免政務服務流于形式,確保各項熱線工作等落到實處。
(責任編輯:李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