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巧,最近熱映的電影《老炮兒》中的六爺,同樣開著一家小賣店。不妨設(shè)想,如果女孩偷的是六爺?shù)昀锏那煽肆,六爺會怎么做?/p>
終《老炮兒》全片兒,無非講的是一個“規(guī)矩”的理兒。他遇到小偷,講究盜亦有道,讓他把身份證給人家寄回去;城管打他的好兄弟燈罩兒,他說“一碼歸一碼”,車子該沒收,罰款該交,但嘴巴子得另說;她施舍乞討女孩,對圍觀跳樓群眾不忿,跟年輕人“茬架”,說到底,他講究的是一套有仁義、有人情味兒的規(guī)矩,而不是冷冰冰的簡單粗暴。
未成年人在超市偷東西,通知監(jiān)護人來處理,這可能是大家公認的慣常做法。那么六爺會怎么做?
根據(jù)六爺行事的規(guī)矩,我想,他應(yīng)該會先“盤盤道兒”。他會問問女孩為啥偷巧克力,她家境如何,或者她成績怎么樣?
因為按照六爺?shù)囊?guī)矩,先了解別人的難處,再來分對錯,計算責任。對錯當然要分,但人情也是責任的一部分。如果影片里六爺心心念的規(guī)矩只是“對錯”,恐怕六爺?shù)墓适虏粫鹉敲炊嗟墓缠Q。有事兒直接找警察,任何問題都解決了。
可以設(shè)想的是,一旦六爺知道女孩的家境,他可能會選擇其他的處理方式。比如,他可能會先安撫小女孩,等父母來了以后,再把父母叫出去“聊聊”等等。無論如何,按照六爺“仁義”的邏輯,一碼歸一碼,小女孩的事兒賴父母,但處理上應(yīng)該會兼顧孩子的感受。
同樣,一碼歸一碼的話,未成年人偷東西被發(fā)現(xiàn),理應(yīng)歸還并由監(jiān)護人道歉,但超市有沒有權(quán)利要求她的父母拿錢全部買下這些商品?
如果是六爺?shù)牡辏氡厥遣粫岢鲞@種無理要求的。
他可能會這么想,偷東西和買東西是一碼歸一碼,從沒有法律和老祖宗的規(guī)矩要求偷了別人的東西就一定要買下。所以,超市讓家長拿錢買下孩子偷盜的巧克力等商品,是無理行為。你不能因為孩子偷東西犯了錯,就讓人把東西買下來。偷東西不對,但是讓人把偷的東西、沒有損害的東西買下來,就是強賣。
大家也都知道,六爺不會強人所難。六爺去借錢,看到別人有難處,還又放下了幾百元。而這家超市的所做所為就有些過分了。小女孩的家長被叫來后,帶的錢不夠,超市還是不依不饒,又讓家長再回去把錢湊齊。這就是強人所難了,這不只是對小女孩的侮辱,而且又構(gòu)成了對一個家庭的羞辱。這其實是另一種打臉。
我們相信,六爺絕對不會干這事兒。
另外,電影中有一個橋段,六爺在天橋上遇見一個跪著乞討的年輕女子,雖然正在為兒子的事兒發(fā)愁,但他仍拿出200塊錢給她,“如果你是真的,我就當給自己積德了,如果是假的,我也認了。”而電影最后,女孩將200塊錢郵寄返還給六爺,完成了六爺規(guī)矩的自洽。
這個在外人看起來近乎迂腐的老炮兒,會苛責這個偷巧克力的女孩兒嗎?在對錯上較真,在現(xiàn)實中顧人情,這才是六爺?shù)囊?guī)矩,也是被大家懷念的規(guī)矩。
出了電影院,大家卻又忘掉了這層感動。在女孩有錯在先的事實面前,似乎沒有人愿意關(guān)注這些,它早已沉沒于喧囂的輿論場。
實際上,至此,再去討論誰對誰錯已經(jīng)意義不大,正如有后臺留言所說的,我們更應(yīng)該警惕這種理性主義盛行而共情心愈發(fā)稀薄的現(xiàn)狀。
講規(guī)矩也不忘仁義,講道理也要有人情味兒,對待偷巧克力的小女孩兒,我們或許都該再想想電影里那個堂吉訶德式的六爺。
(責任編輯: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