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國際條約義務,2016年內,世界貿易組織所有成員都必須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目前,歐盟是中國頭號貿易伙伴,中國是歐盟第二大貿易伙伴。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有利于未來歐盟內部經濟轉型和結構調整,有助于中歐之間進一步打開雙方的市場準入大門,帶動彼此在貿易、投資、金融等各個領域的全面合作
根據國際條約義務,2016年內,世界貿易組織所有成員都必須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2016年第一季度,歐盟將就放棄針對中國的“非市場經濟地位”歧視性做法作出最后決定。維護國際貿易體系的嚴肅性是世貿組織所有成員的共同責任,也符合各方共同利益。對歐盟來說,盡早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才是明智之舉。
中國2001年加入世貿組織時,簽署了關于承認其市場經濟地位的附加條款,期限15年!吨袊尤胧澜缳Q易組織議定書》第15條規(guī)定,世貿組織成員在對中國出口產品的反傾銷調查中使用“替代國”數據的做法應當于2016年12月11日終止!皸l約必須遵守”是國際法的基本原則,任何締約方都不得以國內法為由規(guī)避自己在國際條約下的義務,對中國企業(yè)采取不公平、不公正、不合理的歧視性做法。
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不斷做出巨大努力實現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型,取得了舉世公認的顯著成就。如今中國已經成為名副其實的經貿大國,第一貿易大國地位更趨鞏固,雙向投資實現基本平衡,正在穩(wěn)步邁向經貿強國。包括新西蘭、瑞士、澳大利亞等發(fā)達經濟體在內,全球已有80多個經濟體承認了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極大地推動了中國與這些國家的經貿關系發(fā)展。
“非市場經濟地位”是老掉牙的冷戰(zhàn)產物,也是近年來中歐關系發(fā)展的一大障礙。歐盟于1996年在法律上明確將中國劃為非市場經濟國家,迄今已有20年。一些喪失市場競爭力的企業(yè)或產業(yè)將此作為貿易保護主義擋箭牌,使得歐盟一直以“技術標準”為托詞,在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問題上裹足不前。近期,更有個別發(fā)達國家受零和博弈思維影響,對歐盟決策橫加干涉,施壓反對其“單方面解除”對中國的貿易防御。
然而,中國與歐盟間經濟互補性強,互利共贏的合作模式將為雙方帶來更多實實在在的好處。目前,歐盟是中國頭號貿易伙伴,中國是歐盟第二大貿易伙伴。中國近幾年還保持著歐盟主要貿易伙伴中出口增長最快的市場地位,歐盟委員會的研究報告顯示,對華出口僅在2011年就為歐盟創(chuàng)造了約300萬個就業(yè)崗位。與此同時,中國對歐盟國家的直接投資也呈現爆發(fā)性增長,自2012年,中國每年對歐盟國家的投資已經超過歐盟國家每年的對華投資,為歐盟國家創(chuàng)造就業(yè)、擺脫危機作出了貢獻。
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有利于未來歐盟內部經濟轉型和結構調整,有助于中歐之間進一步打開雙方的市場準入大門,帶動彼此在貿易、投資、金融等各個領域的全面合作。中歐經貿關系的順利發(fā)展也越來越具有全球性戰(zhàn)略意義,在促進雙方經濟發(fā)展的同時,也將成為全球經濟的積極因素。因此,包括德國總理默克爾在內的一些歐洲領導人都支持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早日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正逐漸成為歐洲主流意見。
作為世貿組織成員,中國一貫認真履行世貿組織各項法律義務,同時也必須享受世貿組織賦予的各項權利。相信歐盟能夠從大局出發(fā),著眼長遠,盡快從根本上消除不正常的貿易障礙和壁壘,給予中國企業(yè)公平公正待遇,促進中歐經貿關系向更深、更廣的空間發(fā)展。(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陳建)
(責任編輯:年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