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大學教師李恒白救人義舉經本報報道并進行系列報道后,在全國產生強烈反響。副省長李友志近日作出批示:“在當前有一些人怕惹麻煩、怕被誤解而見死不救、見傷不扶的情況下,湘潭大學教師李恒白主動救助傷者并采取了一系列的善舉,這一高尚的舉動,應予宣傳、學習,讓全社會充滿愛。”(8月1日《湖南日報》)
李恒白作為一名高校教師,能夠在遇到別人摔倒的情況下選擇扶起來,這本身就需要很大的勇氣。因為其如此扶起的行為有可能面臨著被訛詐的風險,但是他當初并沒有這么想。不僅如此,他將傷者扶起來送到醫(yī)院還墊付了醫(yī)藥費,隨后還再次主動送去金錢和募捐的錢。盡管,他送去的錢可能并不是數(shù)量很大,但這也已經能夠表達一名高校教師的基本準則,更是對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親身實踐。盡管,李恒白老師這樣做能夠引起無數(shù)人點贊,而也不能不看到,之所以如此也反證了現(xiàn)實中這樣大膽向前扶起倒地者的人之少。于是,筆者禁不住要問:扶起倒地者到底難在哪里?
在社會中,每個人都有趨利避害的先天性。對于一件事情,人們天然的選擇往往就是對自己是否有利,有利就去做,無利就不去做。這就是經濟學上所謂的“理性經濟人”假設。但是,假設總歸是假設,現(xiàn)實總歸還是現(xiàn)實。在扶起倒地者問題上,人們往往糾結于“扶還是不扶”的猶豫,如果扶起來,本身是好事,但也有被訛詐的嫌疑;如果不扶,就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在這樣的權衡之下,很多人都會選擇后者,對于倒地者不再扶起。對于每個人來說,做出符合自身利益的選擇無可厚非,但是如果每個人都選擇不扶的話,我們將看到道德的滑坡。因為倒地者本身需要的就是被扶起來,因為這是生命的較量。
有鑒于此,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24個字的內容中,“友善”被提煉出來。倒地的人需要有人扶起來,扶起來就是實現(xiàn)了人與人之間的友善。高校教師李恒白無疑就是這樣的一次意義的表達。他選擇了扶起來,這本身就是友善的內容,更是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自身行為的表現(xiàn)?梢,扶起倒地者難就難在人們的觀念上,難在人們天然的趨利避害上,難在人們“理性經濟人”的假設上。而正是因為如此,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出現(xiàn)似乎就是為了將這樣的扶起倒地人的難點給破除掉,從而讓人們從內心深處發(fā)出主動扶起倒地者的行為,從而“讓世間充滿愛”。
既然扶起倒地者的難點在此,那么就不難破解。一方面,我們可以遵循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容進行自身行為的修復,努力使得自己的行為能夠向著核心價值觀的內容靠攏,從而將這樣的扶起倒地者的行為落實在自己身上;另外一方面,我們有可能從李恒白老師這樣的現(xiàn)實例子中能夠發(fā)現(xiàn),他選擇扶起倒地者以及后續(xù)的捐助,社會對這樣的行為也是認可的。俗話說,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他們不僅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踐行者,更是給我們普通人的行為提供了一個現(xiàn)實的坐標,讓我們能夠沿著他的事跡繼續(xù)走下去。這樣以來,扶起倒地者的難點也無疑就迎刃而解了。
(責任編輯: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