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個永恒的話題。老祖宗都知道講究個,別類分門,因材施教?晌覀冇袝r卻形而下之,為了某些無謂的爭論,而枉自耗費不少寶貴精力。比如,不是因人才資質(zhì)之“材”而傾注心血,而是在照本宣科的教科書教材上,寄予了別樣的關(guān)注。
因教材而起的論爭,這些年并不鮮見。比如,僅就個人目之所及,就有前幾年首都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撰文認為魯提轄涉嫌血腥暴力,少兒不宜,初中語文課本應刪除《魯提轄拳打鎮(zhèn)關(guān)西》;還有北外副教授曾樣建議中學課本也不宜收錄朱自清《背影》。
按說相比小說家筆下動輒揮拳動粗的武夫提轄,文弱書生的父愛背影回憶,至多催淚煽情,一無傷天害理,二不違反法紀,三合綱理倫常,為何不妥?據(jù)說是因這里的感動是“不健康的”,是不理性和實用主義的表現(xiàn)。
理由離奇,相當費解。你看,哪怕名家名作,文章這種事兒就是這樣,仁智互見。蜜糖砒霜,就看解釋權(quán)在誰手了。同樣熱鬧的還有當年一些地方課改,金庸武俠“入侵”,《天龍八部》入選讀本,“雪山飛狐替掉阿Q正傳”等,都曾引熱議。
教改多年,每年各式教材中魯迅篇目的幾進幾出,也是一次次掀起討論熱潮。武俠是否格調(diào)低下,魯迅是否佶屈聱牙?一番論爭,卻難有定論。最近的則是人教社關(guān)于一片網(wǎng)帖的回應,帖子認為小學教材選擇的外國案例太多,人教社統(tǒng)計稱“小學語文教材共有12冊,選文520余篇,涉及外國內(nèi)容80余篇,約占15%!睕]有網(wǎng)帖所稱的占比高。(4月28日澎湃新聞)
而且進一步解釋,涉外選文主要是以開闊學生視野、培育科學精神、汲取人類優(yōu)秀文化成果等為主題的文章,看了下“列寧、高爾基、白求恩或牛頓、愛迪生、居里夫人”也沒有超出我們小時作文名言援引范圍。這些人物即便不入教材,對網(wǎng)生代來說,他們也早都耳熟能詳吧?
個人以為,與時俱進,不如再收錄一下如谷歌的拉里·佩奇、特斯拉的埃隆·馬斯克、臉書的扎克伯格等這些科技大佬們的理想創(chuàng)業(yè)故事,這是這個互聯(lián)網(wǎng)雙創(chuàng)時代,小學生們都應培養(yǎng)的全球視角。
而至于之前也曾網(wǎng)上引起爭議的,如著名的被辟謠的“華盛頓砍櫻桃樹”的故事。這就如朋友圈雞湯一樣,若視為寓言,教育意義是一樣的。承認虛構(gòu)前提下,拿小斧子的是美國華盛頓,還是月球的吳剛,砍的是櫻桃樹還是桂花樹,“做人誠實”的教育主旨有何區(qū)別嗎?
而若從這里都能看出這是在“全面摧毀我們的自信,重樹崇洋媚外思想”,那只能悲哀承認,論年齡應是未被這種外國故事“摧殘”的發(fā)言者,作為一個受過完備教育的成年人,思維竟然停留于如此非黑即白二元對立的初級階段,他不恰以己為例,自證了其所謂“自信”教育更值反思嗎?
說到小學教材,不得不再提多年前那套被刷屏的葉圣陶主編、豐子愷配插圖的《開明國語課本》,以及《讀庫》整理的系列民國老課本。“天初晚,月光明,窗前遠望,月在東方!痹娨鈻|方,老課本新閱讀。母語的溫暖,是因其中有超越了中西古今之外,更根本更永恒的東西存于這扉頁之中字里行間。
它值得神往,不僅僅是文字的雅致,案例的精巧,而是教材編纂者的編書思想和教育理念,時隔幾十年,仍讓你肅然起敬:“注重自由、平等之精神,守法合群之德義,以養(yǎng)成共和國民之人格”。另還有“普及參政之能力”,“擴充國民之德量”,“以養(yǎng)成獨立自營之能力”以及“以引起學生興趣而啟發(fā)其審美之觀念”等多條要求。
這些價值是篤定普適而持久的。獨立人格和精神的培育,是教材著力的重點——“教科書的編寫,遵循立‘人’的基本訴求,從人的自然屬性到人的社會屬性,從臣民到大寫的個人,教科書試圖確立起‘現(xiàn)代人’存在的現(xiàn)實合法性,以期成為理性國家的成長基點。”這話放倒今時今日,不僅不過時,而相較于至今仍有那些混淆中外案例教育屬性,只能糾纏于淺表口水之爭,而難有內(nèi)蘊價值精神方面的洞見的網(wǎng)民,此言簡直振聾發(fā)聵。
“小學教科書固然不能為一個民族提供文明的高度,但是它能夠為一個民族提供文明的底線!倍袢沼说拙,顯然能不止于口水之戰(zhàn),而應始于思想之辨。
(責任編輯:武曉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