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利時有一大怪,搬家走窗戶——這是筆者在比利時體會最深的生活細節(jié)之一。
為什么不走門呢?原來比利時房子的門大都比較窄。之所以形成今天的習慣,據(jù)說,其根源是西班牙統(tǒng)治比利時時的“門框稅”!伴T框稅”認定賦稅的高低和門框大小成正比,其理由是:門框大的人家肯定有錢,所以就應(yīng)該付高稅金。結(jié)果,人們紛紛把門庭改小以避稅,小到搬東西只好走窗戶。
按照門框大小收稅是一個近似瞎胡鬧的惡法,但卻是事實。盡管此法在比利時早已廢止,但留下的窗戶搬家的“后遺癥”依然存在。畢竟,趨利避害是人的本能,合理、合法避稅也是人之常情,日積月累就成為特定人群的習慣習俗,見怪不怪。
法律是規(guī)范人類社會生活的重要規(guī)則,是好是壞都留下深深的烙印。細心的游客到比利時和荷蘭,還能發(fā)現(xiàn)一些舊房子的樓頂上會有碩大的鐵鉤和滑輪,那是舊時人們用來搬運大件物品的。
和“門框稅”類似,在歐洲歷史上,還有諸如爐灶稅、壁爐稅、窗戶稅之類讓人啼笑皆非的稅種。拿窗戶稅來說,就是按照窗戶大小和多少來收稅,英格蘭、蘇格蘭和法國在18、19世紀均收取過。說此法的惡劣,因為這無異于“向光和空氣征稅”。為了避稅,人們在房屋建造時盡量少裝窗戶,有些人索性將一些窗戶封起。時至今日,英國到處仍可見到一些窗戶被封起的歷史建筑。富人則相反,通過擁有大量的窗戶來炫耀自己的財富和地位。
歷史的車輪滾滾,這些與人性明顯背離的惡法都成為歷史,煙消云散了!伴T框稅”也好,“窗戶稅”也罷,均已蛻變?yōu)楝F(xiàn)代的房產(chǎn)稅,更趨合理。當然,這是一個漸進的過程。
國人坐飛機往往會有一些惡習,比如飛機未停穩(wěn)就爭搶著拿行李往前擠,肆無忌憚,但西歐地區(qū)人們卻大都沒有這個習慣。一位周游世界的朋友這樣總結(jié):這是曾經(jīng)經(jīng)歷過物資匱乏和配給制的人們留下的惡習。仔細想想,果真如此。同樣是歐洲人,獨聯(lián)體地區(qū)人們的做派決然不同,共享著國人這種爭搶惡習。也就是說,配給制雖已成塵土,但人們爭搶的心理卻依然存在,并已形成集體無意識。
一些歷史上曾經(jīng)一本正經(jīng)地頒布、實施的法律而今只能淪為“笑料”;同理,現(xiàn)今認為理所當然的某些法律與規(guī)則,若干年后可能也是“笑料”,辦個企業(yè)要蓋100多個圖章就是一例。不可否認,一些隱蔽的、阻礙社會進步的法則依然存在,腐蝕著我們社會的肌體。
社會的發(fā)展呼喚變革,這是人類進步的不竭源泉。只有變革才能把類似“笑料”的荒唐法則掃進歷史的垃圾堆,只有變革才能把舊制度“后遺癥”從根子上慢慢消除,盡管這需要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