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一景區(qū)自2018年1月起,將300余名失蹤兒童信息印在10萬張門票上進行銷售,并在景區(qū)向游客推出“尋親通道”。經開封警方證實:確有一名女孩看到了門票上的相關信息后與家人團圓。但也有網友質疑,認為女孩并非通過門票找到親人,而是在網上看到相關信息才聯(lián)系上親人。此外,景區(qū)是否對門票印制內容有自主權也成為討論話題。(1月29日 《新京報》)
景區(qū)門票上印失蹤兒童信息,以及推出“尋親通道”是否真的有用?近幾年,社會各界對于被拐兒童的關注不斷升溫,類似該景區(qū)門票印失蹤兒童信息這樣的方式也不止一個,最初的有礦泉水瓶、戶外展板、報紙、小卡片等助力尋親,再到后來騰訊、阿里運用互聯(lián)網技術加入其中,各類方式頻頻出現(xiàn)。盡管成功率不算高,但不可否認的是,仍有一些成功的案例讓人們不絕希望。
既有成功的案例,即便幾率不高,也犯不上來“杠”。個別網友看到類似的消息“本能”地聯(lián)想到媒體炒作,認為景區(qū)此舉是商業(yè)噱頭,為了騙流量和關注。放大消極面,質疑成功案例,這種主觀的臆斷本身就是帶有偏見的,過于極端,并不可取。與此對應的是,眾多專家學者對景區(qū)此舉則給出肯定的評價:“這是一個公益性事件,就算是炒作也是用好事來炒作,至少能讓更多的人看到這個事情”“通過公益,來提高自己的社會責任,提高企業(yè)社會責任,本身就是一個應該鼓勵的活動”“景區(qū)的行為符合公共利益,所以我們也應從積極方面,給予其評價”。
客觀來看,引入社會各界資源助力尋親確是好事,也是未來的一個趨勢。雖然近些年警方線上線下加大力度尋找被拐兒童,但由于被拐兒童的案件存在時間久、范圍廣、信息少等特點,增加了調查難度。而社會各界的資源參與其中,無疑是給警方尋找被拐兒童、幫助被拐兒童找到生父生母,提供了更多幫助,調動了社會上更多人力物力資源加入其中,為被拐兒童尋親增加了一些可能性。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這也符合了黨的群眾路線,即便是如景區(qū)門票這般點點星火般的微小之力,但只要足夠多,也會形成燎原之勢的磅礴力量。
值得一提的是,引入社會資源助力尋親,好事也要合法合規(guī)合理運行。河南該景區(qū)公布的300余名失蹤兒童信息來自一家名為“寶貝回家”的民間志愿者尋子公益網站,取得了授權。但也有其他商家或團體做好事卻并不合規(guī),甚至還有個別利用人們的愛心卻干著不合法的勾當,例如先前發(fā)生的“多個被拐兒童一個張照片”等商家借機炒作等事件。因此,既要鼓勵公益活動、引導公益活動合法合規(guī)合理運行,也要嚴厲打擊披著偽裝的假公益行為,真正發(fā)揮好社會資源的作用,給真公益者和群眾多一點信心,讓假公益者無處遁形,讓愛心傳遞下去,惠及更多的人。
(責任編輯:臧夢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