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國考招錄人數(shù)突破2.7萬,比去年增加了5000余人,創(chuàng)歷史紀錄。與此次國考招錄人數(shù)再創(chuàng)新高相對的是,招錄和報考過審人數(shù)的比例首次下降至1:50,被稱為“最好考一年”。與此同時,這也被外界解讀為國考降溫的信號。令人覺得“降溫”是在于國考競爭比的下降,從招錄和報考過審人數(shù)的比例來看,其從2010年的93:1,下降到此次的50:1。但其中不可忽視的原因是,國考招錄人數(shù)的不斷創(chuàng)新高。(12月1日光明網(wǎng))
每每談及“中華第一大考”——國考,心中總有些五味雜陳。前些年大眾媒體多會對熱得發(fā)燙的國考“口誅筆伐”,期冀著國考合理“降溫”,今年共有139.5萬人通過招錄機關資格審查,是5年來的最低谷,近93萬人實際參加考試,超46萬人“棄考”,實際競爭比降至33:1。這兩個“高含金量”數(shù)字的連續(xù)雙降,貌似預示著國考“趨冷”不可避免,然而國考的冷熱僅從報考人數(shù)、競爭比去衡量,難免有失偏頗。國考到底“降溫”與否?還需冷靜分析,不能忙著蓋棺定論。
先從報考過審人數(shù)入手,139.5萬確實比15年的140.9萬減少了1.44萬,但較去年也僅僅減少了1%而已?v向來講,如果只有1%的上下浮動,統(tǒng)計學上是斷然不能作出升降趨勢的定論。
其次,部分媒體認為當下迎來“國考棄考熱”的浪潮,其實對國考有過體驗的過來人都較為清楚,一定數(shù)量的棄考對于國考來講再正常不過。報名過審的人員中,有相當一部分是抱著“打醬油”心態(tài)碰碰運氣,考前自覺準備不足或不自信很容易放棄考試;一部分可能在備考期間有了更好的選擇,例如保研成功、拿到心儀offer等,都會主動棄考;還有則是由于考點較遠、氣候惡劣甚至感冒等突發(fā)性因素阻礙了其考試計劃?偠灾邢喈斠徊糠秩酥共娇紙鐾庖彩乔橛锌稍,近年來幾乎年年都會有40萬左右的人棄考,今年的46萬著實不值得大驚小怪,相較于去年的高達50余萬人,反而是有所下降。在數(shù)字、事實面前,“國考棄考熱”的論調(diào)可休矣。
最后不得不說今年國考競爭比的明顯下降,實際競爭比僅為33:1,毋庸置疑的確是歷年來最低。然而競爭比的“陡降”并不能怨競爭比的分子“不給力”,關鍵還是今年的分母“太爭氣”。今年國考招錄人數(shù)一口氣突破了2.7。主要是因為幾個系統(tǒng)人數(shù)比較多且大的中央直屬機構,其由于歷史原因,今年到達退休年齡的人數(shù)相對比較集中,所以很多崗位需要補充較多的新生力量。暫時的需求“井噴”,導致競爭比的暫時下滑,由此推出國考“降溫”逃不掉倉促之嫌。
一言以蔽之,斷言國考“降溫”還時日尚早。聯(lián)系當下公務員培訓市場的火爆、公務員輔導書的暢銷,國考溫度并無大降。其實國考是社會就業(yè)的一種渠道,片面渴求其“無人問津”的冷場也是不可取的。不論體制內(nèi)外,我們都需要人才,與其期待國考“降溫”,還不如暢通體制內(nèi)外人才流通的渠道,真正做到物盡其用、人盡其才。
(責任編輯:李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