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房快速增長的背后,是我國電影消費的興起和電影創(chuàng)作的爆發(fā)。讓觀眾看到更多叫好又叫座的影片,需要從精品創(chuàng)作、市場秩序和突破慣性思維等3個方面再接再厲
今年上半年,全國電影票房收入達203.63億元,與2014年同期相比,增幅達48.2%。進入7月,又有多部電影連破票房紀錄,勢頭可謂迅猛。
票房快速增長的背后,是我國電影消費的興起和電影創(chuàng)作的爆發(fā)。當前,迫切需要保持這一勢頭,讓觀眾看到更多叫好又叫座的影片。筆者認為,應當從精品創(chuàng)作、市場秩序和突破慣性思維等3個方面再接再厲。
一是精益求精,樹立責任精神、精品意識。這是推動我國電影高品質生產、市場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基石。電影兼具藝術性和商品性兩種屬性,觀眾走進影院,希望看到一部高品質的影片,從中獲得思想啟迪和精神享受。好的電影作品需要用心用時打磨,無論從藝術性上來說,還是從商品性上來看,都存在著對“精品”的需求。如果能進一步在電影制作方“精品創(chuàng)作思維”和觀眾“精品欣賞追求”之間達成精品共識,對雙方來說都將是利好消息,市場也將由此獲得發(fā)展的正能量。
二是規(guī)范市場,穩(wěn)定向好趨勢。電影市場的火熱,從其衍生品市場的信息反饋便可窺見。伴隨某些電影的熱映,人們對于衍生品的消費需求也高漲起來。一些從電影中派生出來的玩偶,在一些電商平臺獲得高點擊量和高銷售額。需要注意的是,其中許多產品并未獲得正版授權,這種借勢銷售對原創(chuàng)開發(fā)來說是一種傷害。因此,亟須版權、知識產權保護,以及工商等多部門相互配合,保障正版衍生品市場的健康發(fā)展。
三是海納百川,包容創(chuàng)新思維。雖說好作品自然會發(fā)光,但在信息量突飛猛進的當下,“酒香也怕巷子深”的情況也不少。這就要求電影市場有守有創(chuàng),敢于突破既有思維框架,大膽嘗試和改革,以觀眾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的方式實現“觸達”。比如,針對互聯(lián)網營銷傳播、大數據反饋等與“互聯(lián)網+”緊密相關的新方法,人們不妨用包容的心態(tài)去了解,甚至去操作嘗試,然后再做出取舍。
突破既有思維還體現在對電影市場現象的解讀上。比如,有情懷的電影就一定是苦哈哈、一定是被資本“綁架”,進而無法保證質量嗎?情況并非如此。刷新國產動畫電影票房紀錄的《大圣歸來》,就用事實打破了這一“怪圈”。從種子用戶口碑擴散,到業(yè)內外眾人拾柴般的合力推廣,再到6.5億元票房超過《功夫熊貓2》,這部電影可謂名利雙收。不排斥現代營銷方法和策略,有情懷更要有胸懷,行業(yè)和市場良性而持久的正向循環(huán)發(fā)展,或許恰恰需要名利雙收的開端。(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金 晶)
(責任編輯:武曉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