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置身于具有特色的劇院中,都會不由自主想到一個問題:一座城市究竟需要什么樣的劇院?有人可能會說,需要能展現城市風貌的;有人可能會說,需要容量大的。但這些觀點還只是聚焦在劇院的建筑和外觀,而忽略了其真正運轉的核心“標準”。要實現劇院的標準化,需要用院線“串聯”的方式,將實踐中得到的經驗和方法推廣開來。
“標準化”一詞,在業(yè)內已受到普遍認可。首先是演出內容的“標準化”,即上演的劇作質量達到一定的水準。在這其中,院線“串聯”的聯動力量會顯示出優(yōu)勢。譬如,這些年,“中演院線”通過直營、合作和加盟等多種靈活高效的經營方式,已擁有包括廣州大劇院、北京天橋藝術中心、山東省會大劇院等9家直營劇院在內,以及來自27個。ㄊ、自治區(qū))的57家成員單位。它的內部系統(tǒng)擁有一流的硬件設施和承接大型演出的豐富經驗,并可實現體系內的快速推廣和復制。如今,中演院線平臺上成功運營的國內外高水平演出項目已經數以千計。
其次,標準化還體現在服務方面,涉及到劇院拓展與管理、產品制作與配送、市場策劃與營銷、人才培養(yǎng)與儲備等等。它們構成了劇院發(fā)展的“軟實力”。例如,在廣州大劇院有一家連鎖快餐店。與其他地方店面相對統(tǒng)一的裝修風格不同的是,這家劇院里的快餐店走的是“文藝范兒”,既獨樹一幟,又很好地融入劇院的整體風格,以它別致的獨特性吸引著顧客。因此,長遠來看,劇院“軟實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推而廣之,會發(fā)現標準化還存在于劇院建設和運營的方方面面。這種“串聯”般的集約化運營有利于整體品牌的形成,便于達成跨地區(qū)和跨行業(yè)的合作,甚至可以為行業(yè)標準的制訂提供更多系統(tǒng)化的參考意見,更好地豐富人們的文化生活。(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巖 泉)
(責任編輯:周姍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