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個人的單位,去年公務接待開支35.65萬元,算不算高?去年杭州僅僅買垃圾袋就花了8000多萬元,為何未在決算中見到……昨天,杭州市人大常委會分組審議了杭州市人大財經(jīng)委關于2014年部門決算重點審查工作情況的報告。(10月29日《今日早報》)
光買垃圾袋就花了8000多萬,當真是大手筆,其一年的垃圾分類花費無疑更是天文數(shù)字,如果公開必定令人咋舌。從花錢的力度和豪氣來看,杭州城管委對垃圾分類工作無疑是非常重視的。只不過,他們到底在垃圾分類上做了哪些實事兒,取得了哪些“顯著成效”,似乎有點語焉不詳,也未見拿出像樣的證據(jù)來。其實,明眼人一眼便可看出,這筆8000萬元的垃圾袋費很可能是有貓膩的——否則,他們?yōu)楹握谡谘谘,未在決算中體現(xiàn)?
一個小小的單位,人員不多,費用應該不大,可是這些“方丈”和“和尚”想著法子花錢,這些錢反正進不了自己的腰包,更不是自己的錢,一者是公家的錢,二者是納稅人的錢,不花白不花,不用白不用,因此,即便是沒有“香客”應酬,也可以找出些理由,尋些由頭,花了這筆錢,但最后都一個出口,都是來人接待,這樣,錢花出去了,自己的一根毛了沒有拔豈不更好。
這是財務不透明的垃圾。政府的單位,每花一分錢都應該是透明的。而實際上除了單位知道花了錢,除了財政局、審計局、人大代表可以看到支出明細之外,有多少老百姓可以看到這個數(shù)字?財富存放于政府,并不屬于政府,政府只是財富的管家,這筆錢是屬于全民的,其花銷明細當然需要公眾知道。這就需要財務的透明。財務能不能透明,就看政府有沒有勇氣“裸奔”了。
其實,在反腐、反“四風”的當下,紀檢、審計等部門對各級、各部門的“三公”經(jīng)費都一查再查,三令五申地聲明著各種紀律,每到逢年過節(jié)都要打招呼,有事沒事都要翻一翻各部門的財務帳本,哪些錢可以花,哪些錢不能花,“手里”的錢要怎么花,都需要有嚴格的手續(xù)與相關“文件”作為支撐。
“陽光是最好的防腐劑”,經(jīng)常把“三公經(jīng)費”拿出來曬一曬,既有助于防止干部貪腐,也有助于提高政府公信力、增加人民滿意度、保障社會穩(wěn)定。筆者認為,倘若放過今天的“8000萬”,明天就會有“一億”“十億”甚至“百億”,相關審查部門一定要將背后真相查個水落石出,還納稅人一本“明白賬”。
(責任編輯:張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