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八項規(guī)定自2012年12月頒布,從一年多的落實情況看,作風建設已經(jīng)取得初步成效。但令行并未禁止,為何依然有那么多黨員干部膽敢頂風違紀?頂風違紀現(xiàn)象說明了什么?專家認為,這種心態(tài)的滋生有較普遍的社會基礎。在一些地區(qū),如果你是公職人員,花自己的錢、用自己的車招待朋友,就會被認為是一件“沒面子”的事情;相反,你越是用公家的東西,別人就越會覺得你做人有本事。(10月8日《中國紀檢監(jiān)察報》)
筆者作為生活在官場和社會底層之間的人員,深感這種風氣的存在。在基層社會,有一種比較流行的說法:“混得怎么樣?”這是很多不經(jīng)常見面的朋友、同學、戰(zhàn)友偶遇時的問候語。對于體制外的人來說,聽到這樣的問候,當然是指個人創(chuàng)業(yè)如何,但是,對于體制內(nèi)的人而言,這樣的問候意味著官當?shù)么蟛淮螅掷镉袥]有實權。
具象而言,對于在體制內(nèi)“混”的人來說,如果沒有當官,沒有實權,就會覺得沒有臉面。那么什么是實權,什么是有臉面呢?在八項規(guī)定出臺以前,所謂實權和有臉面,小而言之,就是能否簽單吃飯、在賓館簽單開房等。這種實權有什么用呢?一是體現(xiàn)一個人的身份,在單位有地位,說話算數(shù);二是可以惠及親朋好友,吃喝拉撒不用個人掏腰包,親朋好友也不必有太多的壓力——反正花的是公家的錢。
專家的說法雖然只是蜻蜓點水,但抓住了要害,不但是體制內(nèi)的官員深諳實權的好處,而且親朋好友回去以后也可以為其唱贊歌、貼金,幫其提升人氣指數(shù)。這種不良的病態(tài)風氣助長了官員的虛榮心。而且,有的官員也“想通”了,反正花的是公家的錢,又不用個人買單,也不用個人承擔任何責任,有權不用過期作廢。而當有實權的官員用公家的東西用于眾人之后,口碑上升了,支持率高了。于是“用公家東西是有本事”就成了顛撲不破的“真理”,結(jié)果,亞腐敗沒有減少,只有更嚴重,“四風”也就瘋狂地刮了起來,政府的招待費逐年攀升,實在沒錢了,就打白條。
“用公家東西是有本事”信條的背后,是揮霍和浪費公款,透支政府誠信,侵蝕了黨的肌體,損害了黨員干部的形象,破壞了黨群干群關系,必須堅決鏟除。
(責任編輯:武曉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