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20分鐘就能到的路,市民瞿小姐和的哥鄭師傅因為20塊錢小費,爭了將近兩個小時!斑@樣的司機實在太過分了。這樣強行要小費!這樣真的好嗎?”8月12日,@倩姐是美人兒在微博上向瀟湘晨報抱怨,記者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原來是因為打車軟件數(shù)據(jù)傳輸過程中出現(xiàn)問題:乘客確實沒選加錢,而司機收到的訂單則顯示對方愿意多出20元。(8月13日《瀟湘晨報》)
這原本是一樁挺好的買賣:通過打車軟件,瞿小姐可以“避免套牌車、而且有司機的電話”,以確保安全,而鄭師傅也能因此“提高自己的運營效率”。這恐怕也是打車軟件自面世以來,便廣受歡迎的原因。不過,兩個人的僵持,倒也不難理解,一個不明就里被多要20塊錢,一個莫名其妙丟了20塊小費。錢雖然不多,只是這樣的生硬,恐怕是誰心里都難過的坎。
當然,情緒歸情緒,就事情本身而言,也并非就那么地棘手。問題的癥結其實只是在于,打車的瞿小姐是否選擇了加價功能。雙方各執(zhí)其詞,卻始終沒能回歸到核心的議題上來。要弄清到底怎么回事,只要能擱置爭議,去看看雙方手機的消費記錄即可。即便是雙方手機的打車軟件中,沒有相關的消費記錄,如果非要較真,那也可以通過技術提供商查詢到相關記錄,或者是發(fā)現(xiàn)問題的根源。如此一來,又何至于鬧得僵持不下,還要驚動110呢?
當然,過多詰責雙方的理性缺失,姑且不說是某種高姿態(tài)下的裹挾,置于當時的情境來看,恐怕也是有失偏頗的。不妨設身處地去想,有多少人能夠在當時做到心平氣和地對話呢?從某種意義上說,這其實也是身處高度發(fā)達的技術時代的現(xiàn)代人,在形成技術依賴下的集體病癥——信任缺失、情緒焦慮等。于瞿小姐而言,20分鐘的快捷,卻充斥著危險的焦慮;于鄭師傅而言,20塊小費的不安,所關聯(lián)的是此前數(shù)次被乘客放鴿子之后的信任消解。
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技術進步所帶來的現(xiàn)代繁榮,帶給我們先祖難以想象的便利。但是,不得不承認的是,高歌猛進的時代,所帶來的浮躁和功利,所帶來的焦慮和迷失,正讓我們曾經(jīng)引以為豪的社會秩序變得逼仄而冷峻。當然,技術進步不應成為這個集體病癥的替罪羊,焦慮和迷失,只會深刻發(fā)生于人性的潰敗和信仰的坍塌之時。
于此而言,小費之爭,雖以技術修補平息,但其實還是有關秩序與對話的生態(tài)映射。消弭此種爭論,可能需要的是一場超脫于技術修補層面的改變。
(責任編輯:李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