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群7歲到11歲的娃娃,大多是億萬富翁的繼承人,每周上課3小時,培訓機構(gòu)主要不是教這些孩子節(jié)儉、公益和慈善意識,而是訓練孩子如何正確地認識金錢,同時去做財富的創(chuàng)造者,培訓高級階段還讓孩子進行投資實戰(zhàn),告訴他們?nèi)绾巫尅板X生錢”。這個培訓機構(gòu)被坊間稱為“兒童商學院”。這是近日媒體熱傳、輿論熱議的一條新聞。
“兒童商學院”一經(jīng)媒體曝光,就遭到了網(wǎng)友和讀者的拍磚。有人質(zhì)疑:如此教育是不是太自私、太狹隘?有人擔心:這樣的教育培訓是不是在干揠苗助長的蠢事?有人鄙視:一味迎合富豪們“接班”賺錢的狂熱心理,太過功利的教育充滿著銅臭。其實,人們無須過度指責這類看似新奇的教育培訓,不讓財商遠離我們的孩子,正是當下社會需要積極推進的一項重要工作。換個角度考慮,“兒童商學院”的存在,其實也是對我們社會的一個善意提醒。
一項針對3-8歲兒童關(guān)于“錢是從哪里來”的調(diào)查顯示:最多的答案是“錢是從爸爸兜里掏出來的”,其次是“錢是銀行給的”,再次是“錢是售貨員給的”,只有不到20%的孩子回答,“錢是工作掙來的”。孩子們給出的答案如此令人尷尬,最主要的原因恐怕就在于:國人在孩子的啟蒙和早期教育,只重視智商和情商,而忽視甚至無視財商。無疑,怎樣讓孩子正確看待金錢,告訴孩子如何花錢以及如何花對錢,是每個家庭都會遇到、也應(yīng)該正確解決的問題。
毫無疑問,財商,與智商、情商一樣,是一個人不可或缺的能力?梢栽O(shè)想,如果一個人缺失理財?shù)谋绢I(lǐng),那么,即使有再多的錢也會慢慢花光。中國民間有句俗語叫“敗家子”,可以解讀為,有財商的老子辛辛苦苦積攢下來的錢被無財商的子孫揮霍殆盡。而時下頗遭人詬病的“啃老族”為什么不能自食其力?恐怕跟當年長輩教育后輩,沒把財商擺在與智商、情商同等“地位”不無關(guān)系。
由于受傳統(tǒng)“重義輕利”思想的影響,長期以來,中國的父母因為怕耽誤孩子的純真和快樂,往往不愿和孩子討論有關(guān)錢的話題,更不用說進行系統(tǒng)的理財培訓。但不容忽視的是,這是一個信息無孔不入的時代,孩子感受金錢的影響,不會因為家長們的刻意回避就不存在了。從小養(yǎng)成良好的理財行為習慣,可以奠定幸福人生的基礎(chǔ)。這一點,已經(jīng)為世界發(fā)達國家對孩子的理財教育所證明。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中國社會,難道不應(yīng)該積極行動起來,把財商教育作為家庭教育和中小學教育的重要課程,引導孩子樹立正確的財富觀念嗎?
(責任編輯:李志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