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南方多地遭遇少見的寒冷天氣,集中供暖這個話題再起波瀾,相關新聞引起了廣泛共鳴。比如有媒體刊發(fā)“南方濕冷,生凍瘡兒童比北方多”后,就在微博上引起了廣泛的大討論,八成以上的網友贊同集中供暖。(見1月6日《現代快報》)
南方集中供暖這個沉積已久的話題,在寒冷中再次大熱。正在召開的武漢“兩會”,就有政協委員將武漢集中供暖提高到留住人才的高度。
南方集中供暖破冰該是時候了。不過,南方比北方寒冷的時間畢竟短些,寒冷的程度畢竟要弱些,因而大規(guī)模推廣集中供暖,又需要有更審慎的考量,更多元的選擇。
假定一個城市或者其中的一個區(qū)域具備集中供暖的條件,就不妨移植北方集中供暖模式。比如筆者所居住的地方,建有一座華中地區(qū)最大的火力發(fā)電廠,過去在發(fā)電過程中產生的熱能純粹是無效排放了,不僅造成浪費而且對于環(huán)境也是一種極大的破壞。這樣一個后天營造的好熱源原本就存在,如果稍加利用,給鄰近的城區(qū)提供集中供暖,應該是較為便利的。除了后天再造的熱源外,南方還有一些地方地熱等資源也很豐富,都可以為城市集中供暖提供支持。
如果沒有便利的熱源,一味移植北方集中供暖模式,恐怕未必合算。畢竟集中供暖工程要花費大量的財力物力,必然給脆弱的環(huán)境生態(tài)帶來不利影響。雖然如今的氣候常有不確定性,但是地球變暖已經是一個不可逆的趨勢。一般說來,南方寒冷的天氣較短,即使是最冷的日子,給點陽光就燦爛,寒冷的感覺就會消失。還有,南方房屋較高,通風性能較好,建筑設計中從來就缺乏供暖方面的細節(jié)考慮,這些都可能使集中供暖工程建設的經濟性大打折扣。
鑒于這樣的種種情形,在完全不具備條件的地方,大規(guī)模投入集中供暖工程,反倒不如在需要供暖的情形之下,將供暖工程的剛性投入省下,在加強民生能源調度的同時,直接給居民發(fā)放寒冷補貼,F在的居民家庭大多裝有冷暖空調,電暖設備,或者已接入天然氣,之所以習慣于用身體扛住寒冷,而不是開動取暖器,更多的原因是家庭經濟能力扛不住而已。一旦享受了政府補貼的陽光,寒冷的日子也將倍感溫暖。
(責任編輯:李志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