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大的紡織染料制造商——德國德司達在南京的子公司因夜間向運河偷排廢酸2698.1噸,近日被揚州中級法院判決構成污染環(huán)境罪,罰金2000萬元。
嚴格意義上說,德司達已經(jīng)不能算是一家德國企業(yè)了。浙江的龍盛集團才是它的新東家,龍盛于2012年收購德司達全球控股(新加坡)有限公司控股權,從而間接持有德司達南京的股權。作為控股股東,龍盛對此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必須認真應對。
一審判決后,德司達公司上訴,認為這只是公司員工行為,不應認定德司達公司為主犯。這種辯解站不住腳。公司不是一個空洞的概念,它也是由人組成的,作為高管,你是在代表公司履職,代表的是公司的利益,員工要為企業(yè)負責,企業(yè)也要為員工的行為擔責。
何況,企業(yè)真的是被蒙在鼓里的嗎?德司達(南京)染料有限公司成立于2004年,也就是說,污水不是現(xiàn)在才有的,也不是新負責人上任以后面臨的新問題。2010年以前,公司生產時產生的廢酸都是先中和處理,PH值達到要求后,再將廢水送至污水處理廠處置,每噸的處置費用需要約3000元。可是新負責人接手后每噸處理費僅需580元,這已經(jīng)完全背離了正常的市場價格,作為公司負責人,難道對此不感到蹊蹺?2698噸的污水,光處理費就省下600多萬元,這么一筆巨大的費用不可能不引起警覺。
580元不是2580元,價格幾乎就決定了偷排的結果是必然的。你把該花3000元的東西580元給別人做,別人就能以更低的價格,再轉手賣給下家,最后賭的不過是誰的膽子更大一點、行為更惡劣一些。你還能指望花580元的價格能做出3000元的東西?這就不是心存僥幸,或者一時被蒙蔽了可以解釋的,而是明知故犯,某種程度上說,正是對利益的追逐,對社會責任的舍棄,對法律的無視才導致了這樣的事發(fā)生。我們不愿意看到這樣的事發(fā)生在一家浙江企業(yè)身上。
龍盛收購德司達,這原本是讓所有人感到自豪的一件事。這幾年,浙江的企業(yè)成長迅速,很多企業(yè)走出國門去收購國外的企業(yè),獲得了市場獲得了技術。但是收購了,企業(yè)經(jīng)營的標準不能降,操守不能丟,南京的這家子公司在德籍老總的領導下,老老實實地按3000元一噸的標準處理污水,忠誠地履行著自己的社會責任。這種精神應該被傳承下去,不但不應該降低,還應該更高,只有這么做,才能打消外界的疑慮,才能讓更多的國外企業(yè)愿意與中國企業(yè)合作,愿意將中國商人視為值得信賴的伙伴。
作為一家浙江企業(yè),更應該明白保護環(huán)境的重要性。我省開展的五水共治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也給全國全世界留下了良好的印象。浙江的企業(yè)在環(huán)境治理過程中,作出了犧牲也贏得了贊譽,更應該堅定不移地走這條路,不僅要在自己的家鄉(xiāng)保護好環(huán)境,也要在投資地做好表率,把這種先進的經(jīng)驗帶到全國全世界。
(責任編輯:李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