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為什么要,或者說我為什么喜歡寫作?寫作時,我感受到的狀態(tài),是一種什么樣的狀態(tài)?有一天,我終于找到了一個確切的、理想的表達:寫作便是建造房屋。
記得小時候在田野上或在河邊玩耍,常常會在一棵大樹下,用泥巴、樹枝和野草做一座小屋。有時,幾個孩子一起做,忙忙碌碌,很像一個人家真的在蓋房子:一邊蓋,一邊想象著這個屋子的用場。
屋子,是一個小小的孩子就會有的意象,因為那是人類祖先遺存下的意象。屋子就是家。家的意義是不可窮盡的。
當我長大時,兒時的造屋欲望卻并沒有消退——不僅沒有消退,隨著年齡的增長、對人生感悟的不斷加深,反而愈加強烈。只不過材料變了,不再是泥巴、樹枝和野草,也不再是積木,而是文字。
文字建造的屋子,是我的庇護所——精神上的庇護所。無論是幸福還是痛苦,我都需要文字。無論是抒發(fā),還是安撫,文字永遠是我無法離開的。特別是當我在這個世界里碰得頭破血流時,我就更需要它。
再后來,當我意識到了我所造的屋子不僅僅是屬于我的,而且是屬于任何一個愿意親近它的孩子時,我完成了一次理念和境界的蛻變與升華。再寫作、再造屋,許多時候我忘記了它們與我的個人關系,而只是在想著它們與孩子——成千上萬的孩子的關系。我越來越明確自己的職責:我是在為孩子寫作,在為孩子造屋。我變得更加認真、莊嚴。我對每一座屋子的建造,殫精竭慮,嚴格到苛求。我必須為他們建造這世界上最好、最經得起審美的屋子,雖然我知道難以做到,但我一直盡心盡力地去做。
孩子正在成長過程中,他們需要屋子的庇護。當狂風暴雨襲擊他們時,他們需要屋子。天寒地凍的冬季,這屋子里生著火爐?崾铍y熬的夏日,四面窗戶開著,涼風習習。黑夜降臨,當恐怖像霧在荒野中升騰時,屋子會讓他們無所畏懼。這屋子里,不僅有溫床、美食,還有許多好玩的開發(fā)心智的器物,有高高矮矮的書柜。它們猶如一艘船,渡他們去彼岸;它們猶如一盞燈,導他們去遠方。
對于我而言,我最大的希望、也是最大的幸福,就是當他們長大離開后,他們會時不時地回憶起曾經溫暖過、庇護過他們的屋子,而那時,正老去的他們居然在回憶這些屋子時有了鄉(xiāng)愁。這在我看來,就是我寫作、造屋的圓滿。
生命不息,造屋不止。既是為我自己,更是為那些總讓我牽掛、感到悲憫的孩子們。
。ㄗ髡邽閮和膶W作家,2016年國際安徒生獎獲得者)
(責任編輯:鄧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