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不文明行為中,亂涂亂畫屢見不鮮也屢禁不止。媒體近日接報,即使是游客人數(shù)相對較少的珠峰大本營,每年旅游旺季到來時也飽受游客的“亂涂亂畫”之苦。在珠峰大本營紀(jì)念碑上,黑色筆跡的“涂鴉”甚至蓋過了原先紅色標(biāo)注的“珠穆朗瑪峰大本營”等字樣。這些“涂鴉”有的是人名,有的是短句,還有圖畫等,近看格外刺眼。(5月9日 澎湃新聞網(wǎng))
來到海拔5200米處的珠峰大本營,這不僅僅是毅力和勇氣的挑戰(zhàn),同是還是一種不菲消費支出的挑戰(zhàn)。所以,循著某些游客“好不容易上來一趟,總得留下點什么”的慣有念頭,管住珠峰涂鴉的難度也就可想而知了。
本來讓人心曠神怡的大自然美景,卻因石碑上出現(xiàn)大量“涂鴉”而失去了它的美麗。應(yīng)該說,比起其它旅游景區(qū),珠峰上的這類不文明旅游行為,無疑更應(yīng)受到譴責(zé)和處罰。去年4月,國家旅游局頒布《游客不文明行為記錄管理暫行辦法》,著手對“游客不文明行為記錄”的信息實行動態(tài)管理。而從今年開始,將對有“涂鴉”等不文明行為實施建立黑名單制度,并在媒體進行曝光。這對有力管住珠峰涂鴉,確是一種利好。
的確,對于不少國人來說,旅游涂鴉可謂“源遠流長”,想要迅速根治壓力自然不輕。不過,以珠峰大本營的獨特位置和風(fēng)景,我看則應(yīng)少一些“慢慢再來”的管理惰性。盡管每年5月始,珠峰大本營景區(qū)逐步進入旅游旺季,旅游巴士、越野車、自駕游車隊接踵而來;而且,隨著游客數(shù)量的激增,少數(shù)游客胡亂涂鴉的不文明行為,在管理上防不勝防,甚至在當(dāng)面勸阻時,常還遭到他們的無禮責(zé)罵。但越是這種境況,越要迎難而上。由此,我認(rèn)為,管住珠峰涂鴉,還靠“山下出招”。
登上珠峰大本營很有意義,但在離開時留下眾多涂鴉,恰恰不是什么“紀(jì)念”,而應(yīng)看作一種“垃圾”。所以,從某種角度而言,一些游客以各種涂鴉津津樂道的“我到過這兒”,無異于可視作自證羞恥地“留了份垃圾”。而把一份面目可憎的“垃圾”,長年累月地放在珠峰大本營上“公開展覽”,這又有什么值得沾沾自喜、到處示人的呢?
不妨警醒“珠峰涂鴉也是垃圾”,這樣的說辭也許頗為刺痛內(nèi)心,且有傷一些游客的自尊心;但實話實說,如果人人來到這兒都如法炮制,將來的珠峰大本營,豈非會愈加不忍卒睹?那么,怎樣未雨綢繆地做好宣傳,讓來過珠峰的游客都能自覺做到,“除了勇氣,什么也不留下”,我以為登山之前,應(yīng)該集中進行相關(guān)教育,并以某種形式簽名承諾:登上珠峰是好漢,不留涂鴉更可貴。
由此及彼,不只是管住珠峰涂鴉,需要“山下出招”。很多時候,引導(dǎo)和促使更多游客的文明出游,除了“罰”的見狠,或許更不開“教”的出新。以珠峰大本營為例,警醒“珠峰涂鴉也是垃圾”當(dāng)然入腦入心,同時化堵為疏,若能在上面專設(shè)一道“簽名墻”或“涂鴉碑”,效果可能就更佳了。
(責(zé)任編輯:范戴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