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紙、飲料瓶,打包后貼上二維碼標簽,投進再生資源回收柜里,就能獲得積分,積分不但可以兌換購物卡、手機充值卡,積攢到一定分數(shù)干脆就能直接拿到現(xiàn)金。記者昨天獲悉,北京環(huán)衛(wèi)集團將推行“垃圾智能分類模式”,廚余垃圾、可回收物統(tǒng)一納入互聯(lián)網(wǎng)積分反饋平臺。明年,全市將有350個小區(qū)試點這種垃圾分類模式,覆蓋人口有望超過100萬。(12月14日《京華時報》)
目前各地都在試點垃圾分類回收處理,但從推行效果來看并不理想,呈現(xiàn)出口號喊得震天響,推進效果卻堪憂的狀況。其中一個主要因素,就是垃圾分類難度較大,普通市民缺乏分類常識,導致積極性不夠,對垃圾分類的熱情不足,往往只是口頭上支持,但落實到自己身上,就覺得太過麻煩,不愿意配合。
在政府剃頭挑子一頭熱的情況下,城市垃圾分類處理也就步履蹣跚,遲遲沒有達到預期目標。北京環(huán)衛(wèi)集團推出的“垃圾智能分類模式”,彌補了以往的缺陷,市民按照要求將垃圾分類放入指定回收箱,即可累積積分并存入個人賬戶,并統(tǒng)一納入互聯(lián)網(wǎng)積分反饋平臺,賬戶積分能在線兌換生活用品、電話卡、購物卡及現(xiàn)金等。
如此一來,垃圾分類就不再是麻煩事,垃圾也變成有價值的東西,市民出于利益考慮,不會再隨意丟棄垃圾,而是根據(jù)分類要求,將各種可回收的挑出來,分類放到垃圾桶,讓各種垃圾都能合規(guī)回收。
有一個被公眾廣泛接受的觀念,“世界上并沒有垃圾,垃圾只是放錯位置的資源。”在城市生活垃圾里面有很多寶貝,諸如廢塑料袋、廢玻璃、廢紙等,都可以回收再利用。甚至連最令人頭疼的廚余垃圾,如果能夠做精細化分類處理,也可以變廢為寶,成為燃料、建筑材料、肥料等資源。
“垃圾換積分、禮品”的做法,乃是鼓勵市民積極配合垃圾分類,也是對市民主動分類垃圾的激勵措施,符合垃圾分類推進工作的原則。事實上,這種模式在其他國家也有先例,部分國家的垃圾分類可以換購物袋、優(yōu)惠券等,以形成激勵機制。我國上海、杭州等地也已實施“垃圾換積分、禮品”,分類回收效果比之前好了很多,凸顯激勵機制的重要性。
垃圾分類回收處理是一項長期工作,要改變市民的觀念,不能寄希望于短期。而且,垃圾分類不僅要采取激勵措施,更要完善懲罰機制,對違反垃圾分類、不按照要求回收垃圾的家庭和個人,管理部門要敢于開罰單,避免懲罰規(guī)定淪為空談。如此,在“胡蘿卜加大棒”獎懲并施的情況下,市民必然會趨利避害,主動學習垃圾分類知識,配合垃圾分類政策,不敢再隨意丟棄生活垃圾。
(責任編輯: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