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在即,正是飽受十年寒窗之苦的學子們各顯神通、一較高下時。這個時候很多父母比考生都急,日前媒體報道安徽毛坦廠中學近千名家長半夜燒香拜神樹,河南鄭州的考生家長們則忙著在考點周邊給孩子訂“高考房”,真是可憐天下父母心。
急歸急,不過真正能夠給孩子在高考成績上幫上忙的父母并不多,畢竟高考考的是孩子的真功夫。但有的家長有這個本事,特別是在部分高校實行自主招生之后。眾所周知,自主招生不單拼分數(shù),還拼別的東西。
6月4日《新京報》報道,湖北高三女生小張憑借論文等成績,通過了今年武漢大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的自主招生初審,但近日有網友發(fā)現(xiàn),論文第二作者吳某疑是張同學母親。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吳教授證實,張同學確實是其女兒,相關論文是女兒自己寫的,她參與修改,“我們是經得起檢驗的!
曝光此事的網友著實眼尖,要么就是知根知底,“定向打擊”?傊@件事搞得當媽的吳教授很被動。
當媽的說話了:俺們是書香門第,女兒自幼耳濡目染,“完全是個讀書人”。言下之意,教授的女兒能寫出高質量的論文不奇怪。家學淵源致女兒早慧,這個筆者是相信的,但此事的可疑之處并不在于遺傳基因的可靠性。
從女兒的方面說,該論文探討的是艱深的哲學問題,十七八歲的少年很難對此有興趣,況且高中階段課業(yè)緊張,還勞神費力搞這種研究不合常理;從媽的方面說,論文的研究方向恰好就是吳教授的強項,已有多篇同題材著作見諸各類學術期刊;尤其是,女兒報考的學校正是吳教授任職的高校。
這真是跳進黃河也洗不清,F(xiàn)在就斷定當媽的在利用自身教授身份和專業(yè)知識幫助女兒跳龍門,還為時尚早,沒準女兒真的是個天才,在媽的專業(yè)領域青出于藍而勝于藍,母女聯(lián)手搞科研,當媽的只能做配角——這樣的傳奇在學界也是有的。可奇就奇在這篇“母女論文”剛好發(fā)表在女兒即將高考的節(jié)骨眼兒上,給女兒幫上了大忙。怎么看有也瓜田李下之嫌。
辨別論文是否由女兒主創(chuàng),當然取決于相關高校愿不愿意做負責任的調查。而以在下愚見,這種令有關各方陷入尷尬境地的事情根本就不該發(fā)生。武大和中南財大的自主招生簡章中,都要求考生高中階段要在省級以上報刊以第一作者發(fā)表作品——顯而易見主要是論文,竊以為這樣的規(guī)定十足荒唐。地球人都知道,在一個學術造假之風猖獗的國度,一篇論文之于個人能力的證明力有多大。
別說吳教授和張同學母女聯(lián)合署名,就算只署女兒一人的名字,只要有門路、肯花錢,想在“權威期刊”上發(fā)表一篇論文也不是難事。估計當媽的自認為是學界翹楚,不屑于花錢買論文發(fā)表,自信可以憑著自己的名頭硬闖,哪怕是第二作者。誰知弄巧成拙。
高校自主招生要求考生有論文發(fā)表,這件事本身就有“自肥”的嫌疑。從高校對考生提交論文的審核看,基本也就是走過場,是考生自己寫的還是考生父母親友捉刀代筆,區(qū)別不大。這樣一來,高校教職員工的子女就具有天然優(yōu)勢——父母多是此中高手,非平頭百姓可比。
自主招生原是本好經,可現(xiàn)實中每每被念歪。當毛坦廠中學的窮孩子們高喊“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進行煉獄般的復習備考時,教授們的子女已經憑借一篇論文登堂入室了——這是何其悲哀的對比。
(責任編輯:武曉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