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戰(zhàn)略格局和人類文明秩序重構中,文化的地位不斷上升。文化能否繁榮發(fā)展?民族文化能否成為全球化舞臺上的高位態(tài)文化?能否有效為世界人民供給主流文化消費品?能否為世界人民提供更多的文明共識理念?一定意義上這些都已成為衡量國家“軟實力”的重要尺度。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指出,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文化建設,促進滿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強人民精神力量相統(tǒng)一,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所謂促進滿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強人民精神力量相統(tǒng)一,旨在強調以文化的繁榮發(fā)展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和社會全面進步。同時,在滿足人民多樣化的文化需求中不斷增強人民的精神力量,促進中華民族在精神上強起來,不斷提升社會文明程度,從而為人類文明進步作更多的貢獻。
中國的文明型崛起為全球有效治理貢獻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文明共識理念,贏得了世界人民的尊重和敬意,使中華民族自豪地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在大國競爭中,文化的地位日益重要,它不僅對外能夠表征自己、展示國家形象,對內是凝聚民心鞏固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的基礎。在實踐中,文化不是抽象的空洞的,而是實實在在地呈現于大眾的日常生活,它就是我們的“活法”和“說法”。隨著社會生產力水平的提高,人民的需求越來越豐富,越來越注重個性化、差異化的精神享受,文化的多樣化需求成為滿足人民美好生活的重要內容。近年來,在全面深化文化體制改革,不斷健全現代文化市場體系和文化產業(yè)體系的語境下,文化領域的供給側改革從需求端引導大眾消費的結構性升級,到生產端有效供給的市場靈驗機制配置資源,促使文化精品不斷涌現,很多現象級的文藝作品滿足了人民多樣化的精神需求,極大地豐富了人民群眾的文化獲得感。
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中,人民群眾對包括文藝作品在內的文化消費的質量、品位和藝術品格以及審美風格的要求,更高更多樣化了。文學、戲劇、電影、電視、音樂、舞蹈、美術、攝影、書法、曲藝、雜技以及民間文藝、群眾文藝等各領域,無論是高雅的文藝創(chuàng)作還是流行的大眾文藝,都要求創(chuàng)作者和生產者跟上時代發(fā)展、把握人民需求,以充沛的激情、生動的筆觸、優(yōu)美的旋律、感人的形象創(chuàng)作生產出人民喜聞樂見的優(yōu)秀作品,在不斷滿足差異化的多層次消費需求中使人民的精神生活不斷邁上新臺階。文化發(fā)展既要滿足人民多樣化的需求,更要強有力地促進人民精神力量的成長,增強人民的文化獲得感和審美體驗性,并在數字化技術應用中不斷豐富文化的新業(yè)態(tài),使文化發(fā)展不斷回歸以文化人、以美育人的本位。隨著互聯網和數字技術在文化領域的廣泛應用,我國數字文化產業(yè)發(fā)展迅猛,已成為大眾文化消費的主導性產品與服務形態(tài),數字內容、動漫游戲、視頻直播等基于互聯網的新興文化業(yè)態(tài),已成為滿足大眾美好生活需求的重要因素。
當下,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文化供給已不是缺不缺、夠不夠的問題,而是好不好、精不精的問題。因此,文化發(fā)展要倡導精品意識,以文化精品的不斷涌現和當代文化的經典化訴求,推動社會文明程度不斷提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所收獲的不僅是物質文明的勝利,同樣是一種全民族的精神成長。比如,紀錄片《落地生根》講述的是云南怒江村民脫貧致富的故事,通過修路致富擺脫的不僅是物質上的貧窮,還是一個民族尊嚴的養(yǎng)成和精神上的立起來,這種精神上自強不息的力量成長才能筑牢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精神根基。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當高樓大廈在我國大地上遍地林立時,中華民族精神的大廈也應該巍然聳立。一個時代的畫卷,底色是人心;一個民族的復興,關鍵在精神。人民有信仰,國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
人類歷史表明,沒有先進文化的積極引領,沒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極大豐富,沒有民族精神力量的不斷增強,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多元文化發(fā)展格局中,社會主導文化發(fā)揮著重要的引領作用,只有在壯大主導文化的強力發(fā)展中,才能真正強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筋骨,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成為全民共識。因此,契合時代語境和發(fā)展方位的變化,要把文化放在黨和國家工作全局的重要位置,發(fā)揮文化引領風尚、教育人民、服務社會、推動發(fā)展的作用,把提高社會文明程度作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重任。
在追求“強起來”的新時代,我們必須在世界舞臺上高揚社會主義文化旗幟,使文化發(fā)展回歸共產主義遠大理想。這種遠景就在全社會文明程度不斷提升中,就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進程中,它統(tǒng)一于促進滿足人民多樣化文化需求與人民精神力量增強的偉大實踐中。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需要精神之火的引導和照耀,需要在文明意義上高揚人的價值,需要激勵人的自由全面發(fā)展的理想追求,這是中華民族強起來在精神上得以彰顯的一個必然要求。
(責任編輯:武曉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