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假期結束了,鐵路旅客“買短乘長”的話題還在討論之中。針對五一假期中,因部分旅客“買短乘長”導致兩趟列車超員,正常購票乘客無法上車的現(xiàn)象,中國鐵路總公司有關部門負責人表示將采取有效措施更好地改進假日運輸服務工作,并商有關部門增加誠信記錄內容。
“買短乘長”的現(xiàn)象多年來一直存在,并且是鐵路方面和乘客共同默許的一種正常的乘車規(guī)則。因為《鐵路旅客運輸規(guī)程》明確規(guī)定,旅客在車票到站前要求越過到站繼續(xù)乘車時,在有運輸能力的情況下列車應予以辦理,核收越站區(qū)間的票價和手續(xù)費。問題在于,當這一人性化規(guī)則,發(fā)展到可能影響到正常購票乘客的權益時,它又該如何完善?
就此次事件而言,人們對“買短乘長”現(xiàn)象及其衍生問題的討論,其實是夾雜了多個層面的議題。一是,那些被耽誤的提前購票乘客的權益如何保障?僅全額退票是否公平?二是,利用“買短乘長”逃票的行為該如何防范?三是,“買短乘長”的人性化空間到底該如何控制在合理范疇,不至于影響到正常購票者的權益和列車的運行秩序?
第一個問題已經(jīng)討論較多,正如法律人士所言,旅客自購買車票后,事實上就已與鐵路部門形成了運輸合同關系,因為鐵路部門的原因,導致旅客沒有按時乘坐火車,鐵路方面應當承擔違約責任。對于后兩個問題,首先需要明確的一點是,不能把正常補票的“買短乘長”行為污名化,它有既有規(guī)則的“授權”,真正要譴責和治理的是利用這一規(guī)則的逃票行為。
自去年以來,多地公安部門都加大了對逃票行為的打擊力度,這次中國鐵路總公司也回應表示將類似行為納入誠信記錄。此事中,最重要的一個問題,還是誕生于綠皮車時代的“買短乘長”規(guī)則到了高鐵時代,應該如何與時俱進?
事實上,因為部分乘客“買短乘長”導致正常購票乘客無法上車,一般都發(fā)生在“五一”“十一”這樣的出行高峰期。這一方面是因為,越是票源緊張的出行高峰,先上車后買票的現(xiàn)象也越多;另一方面,綠皮車時代,列車運行基本不受超載影響,但高鐵時代,列車超載可能造成車輛本身可能無法正常運行,從而導致正常購票乘客無法上車。由此可見,是特定時期的乘客數(shù)量增多和高鐵對運輸秩序的要求提升這兩大因素疊加,共同放大了“買短乘長”這一人性化規(guī)則的“漏洞”。
在討論“買短乘長”時,很多人可能忽視了一個重要的限定條件,那就是可補票越站乘車是要在列車“有運輸能力的情況下”。列車是否有運輸能力,顯然無法靠乘客判斷,鐵路方面提前進行運力和旅客數(shù)量的預判,才是關鍵。按理說,在大數(shù)據(jù)時代,這樣的預判,基于往常的客流情況,以及具體售票數(shù)據(jù),并不難實現(xiàn)。這就回到一個很現(xiàn)實的問題——高鐵時代鐵路方面的硬件水平提升了,但是像客流預判乃至列車的調度效率是否同步提升了?要繼續(xù)提升鐵路服務水平,就應該著重在這些方面加大投入。
最新消息稱,中國鐵路總公司已要求下屬的多個分公司從5月5日起執(zhí)行動車組列車禁止延長補票新規(guī)定。這種一刀切禁止或可能省掉很多管理上的麻煩,但也壓縮了鐵路服務中的人性化一面。更合理的做法,應是借助技術手段,加強特殊時期的運力監(jiān)控,像一些乘客建議,在公共假期這種出行高峰可考慮叫停延長補票,就值得探索。解鈴還須系鈴人,要破解“買短乘長”被濫用的難題,鑰匙還是在鐵路部門手中。(朱昌。
(責任編輯:武曉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