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圍繞著辦理準生證、落戶、買車、購房、拆遷、移民等問題,“假結婚”“假離婚”現(xiàn)象增多,甚至已經形成一條“利潤豐厚”的產業(yè)鏈。“假離婚”現(xiàn)象折射出綜合性社會問題,暴露了大量的制度漏洞!督洕鷧⒖紙蟆酚浾呓诮浂喾讲稍L深入調研,探尋“假結婚”“假離婚”背后的深層次原因和解決之策。(6月20日《經濟參考報》)
圍繞著辦準生證、落戶、買車、購房、拆遷、移民等問題,一些市民不惜采取“假結婚”或“假離婚”的極端手段。以至于,婚姻造假現(xiàn)象,在各地輪番上演,成為一些市民獲取利益的一種“捷徑”;因這條獲取利益的“捷徑”屢試不爽,讓很多人紛紛復制仿效,已形成了一個隱秘的灰色產業(yè)鏈。而在這條灰色產業(yè)鏈的背后,不僅隱藏著諸多風險,而且折射出了誠信社會的迷失。
不可否認,婚姻造假逐利,已經成為鉆政策空子的一種潛規(guī)則。這種潛規(guī)則,不僅是對婚姻的褻瀆,也是對法律的蔑視,其隱含的道德、情感、經濟等諸多風險,更是不可小覷。以“假結婚”為例,事實上,“假結婚”就是“真結婚”,一旦雙方登記領證,便成為合法夫妻,必須承擔法律責任。一方攝取利益后,如果另一方拒不離婚,將會引發(fā)糾紛;一旦離婚,財產將進行分割,即使婚前手持離婚協(xié)議,也難保權益,當事人可能會陷入錢財盡失的尷尬境地。從這一點來看,雙方“假結婚”,其實是一種利益陷阱。
再者,婚姻造假逐利,是一種出賣誠信的行為,折射出了現(xiàn)代社會的信用困境。眾所周知,誠信是一個道德范疇,是公民的第二張“身份證”。自古以來,誠信就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被視為人的立身之本。然而,如今誠信已經成為當今社會一種稀缺資源,讓我們產生不信任的人和事,不勝枚舉;橐鲈旒僦鹄,就是典型例證。然而,婚姻造假逐利,之所以能夠屢屢得逞,源于監(jiān)管的缺位。比如,此前發(fā)生在上海的“離婚買房”事件,從婚姻登記機構到住建、民政等管理部門,都對這種行為不聞不問,放任自流?梢,審視婚姻造假事件頻發(fā),根不在婚姻本身,而在于政策和監(jiān)管存在漏洞。
不可否認,婚姻造假獲取利益的行為,是一種病態(tài)“獲得感”,這需制度疏解。首先,地方政府在政策制定上,應更加科學、細致。特別是,對于樓市調控等政策,不能朝令夕改,應保持可持續(xù)性,并做到信息公開透明,避免妖言惑眾。此外,進一步普及婚姻法,大力宣傳婚姻造假逐利的危害和風險,引導市民恪守誠信、敬畏婚姻,不能用不正當?shù)姆绞綄で蟆矮@得感”。
(責任編輯:李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