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市民王女士反映,幾天前她用滴滴快車約車,因為趕時間,在等車時她就打了出租車離開。隨后,她和滴滴司機進行了溝通。誰知,當晚她便收到近百條驗證碼和多個騷擾電話。隨后,她向滴滴客服投訴,滴滴客服稱核實后處理。(6月12日中國網(wǎng))
“嘀嘀之聲不絕于耳,垃圾短信目不暇接”是短信轟炸的真切描述,誰攤上誰都開心不起來。近兩年,見諸于報道的短信轟炸新聞,因網(wǎng)購差評而起的占了很大一部分。不成想,這次短信轟炸又開辟了新戰(zhàn)場,竟然被滴滴司機當作報復“利器”,信手拈來,折磨得當事人心力交瘁。
“短信轟炸”將一部分人所謂的“職業(yè)道德”炸了個灰飛煙滅。從古至今,做生意都講究和氣生財,即便買賣不成,仁義還是要在的?墒,總有一部分人偏偏不這么想,在常人看來芝麻大小的事兒,在他這兒卻被無緣由地放大成西瓜,甚至能迅速膨脹為傷人的炮彈。真誠的解釋和道歉,在他們眼里只是“馬后炮”,不能消除半點芥蒂。反正,你不讓我“舒服”了,我會加倍償還你“不舒服”。損人不利已,自以為報復別人而后快,哪曾想自己可憐的素質(zhì)早已跌落一地,就連群體的職業(yè)道德也跟著一同遭了殃。
“短信轟炸”之所以成為重災區(qū),一則與其自身強大的繁殖蔓延有關,另外與其披了偽裝的外衣沒引起人足夠的重視有關。不搜不知道,一搜嚇一跳,網(wǎng)上關于“短信轟炸”的免費軟件不計其數(shù),其中不乏下載使用者。這些軟件往往被冠以“游戲”“娛樂”之名,是所謂的“整蠱”軟件,給人的感覺是功能未必如名字所言,而實際上它們的威力并未夸大其詞。
另外,“短信轟炸”得以泛濫也跟疏于監(jiān)管和打擊有很大關系。在當事人深受“短信轟炸”之苦時,往往投訴無門,公安機關很難予以立案,雖然在我們的意識里認為公安機關完全可以順藤摸瓜找到幕后元兇。同時,我們也未曾聽聞或者看到對“短信轟炸”軟件的打擊行為,各大軟件網(wǎng)站上同類型的軟件推陳出新便是最好的例證。于是,使用者越發(fā)的肆無忌憚,跟風者更是趨之若鶩。
“短信轟炸”表面看是炸亂了一個人的平靜生活,實際上是炸碎了誠信經(jīng)營的底線和操守,不能不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特別是隨著互聯(lián)網(wǎng)的全面普及以及通訊技術(shù)的突飛猛進,傳統(tǒng)的交易市場和平臺已悄然轉(zhuǎn)換了時空,如何捍衛(wèi)供需雙方的合法權(quán)益,如何守護誠信經(jīng)營的“碧水藍天”應該是我們每個人都思考的問題。因為如果沒有一個良好的誠信氛圍,一個禮貌的“爽約”就可遭致不斷騷擾,一個客觀的“差評”就會被狂轟亂炸的話,那么碎了的恐怕會是人心。
(責任編輯:鄧浩)